第A23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无车日让我们学会“自我管理”
· 旧医改是如何迷失方向的?
· 先拍死“秃子头上的虱子”吧
· “再高增长二三十年”不能盲目乐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再高增长二三十年”不能盲目乐观
  ■公民发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达到9.7%,这是人类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副行长林毅夫曾预测,年均9.7%的经济增长幅度还可能再保持二三十年的时间。(《市场报》9月22日)

  在当前世界经济一片愁云惨雾的时刻,林毅夫的结论按说该让国人振奋,然而,我却乐观不起来。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千千万万的百姓步入小康。但在这样一个时期内,官员们开始形成一种“惟GDP论”,即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就能暂时掩盖其他方面的各种矛盾。因此,林毅夫宣布中国经济仍然可以高速发展二三十年的结论,这势必会给某些官员再打一支强心针,即让他们相信,仍然可以借经济的高速发展来赢得人民对其他发展问题的妥协、容忍,来掩盖其他社会矛盾。“惟GDP论”尽管已经遭到舆论的强烈批评,但林毅夫先生的这一结论将使它“名亡实存”,继续被官员们奉为圭臬。这样一种错误倾向,是必须高度警惕的。

  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过去被经济高速发展光环所遮蔽的许多矛盾,现在却开始逐渐暴露,有些矛盾因为地方官员未能及时更新观念正确处理,而表现得十分尖锐。种种迹象证明,如今人们对经济发展的期盼仍然很高,但对公平正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依然追求然而不再仅仅追求经济的片面发展,而更要求以人为本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因此,林毅夫先生的结论,实际上不是一种乐观的预期,而是一声警钟:中国经济还可能高速发展二三十年,意味着留给我们在法治、社会建设、文化道德建设等各方面的“补课”时间也只有二三十年,甚至不足二三十年。这是因为,一旦经济停止了高速发展,那么,许多问题将再也无法掩盖。如果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补好课,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我们应该正确地解读林毅夫的结论,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层面以外的各项改革,紧紧抓住这二三十年的宝贵机遇期,力争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邓清波)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