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在云南省540多名党政官员研讨班上作动员讲话时,云南省委副书记李纪恒告诫说:很多年轻的书记县长,一些干部屁股没坐热就走人了,有个统计说县委书记、县长的平均任职年限只有两年,乡镇负责人的任期更是只有1.9年,一个个心浮气躁,能干出什么名堂来?
(《中国青年报》9月17日)
李纪恒的告诫说不上有多么新鲜和震撼,难能可贵的是,他毫不含糊地指出了目前官场上流行的某种弊病。这种弊病,早就以“干部一年看,二年干,三年等着换”的民间语文形式广泛流传。
需要追问的是,中央早就提出推行任期制的要求,为何基层官员调动频繁任职难以届满的问题依然普遍?
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位基层领导,他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基层评价一个干部干得好不好,主要是看他的官位升迁快不快,升迁的速度越快,说明这个干部越成功。对在任期内干一两年就提拔或调动的干部,大家都认为有本事;对干满任期才提拔的,大家会说他是轮到了才提拔;对过了任期还没提拔的,大家又会议论这个干部要么有问题,要么跟上面跟得不紧。
至于干部频繁调动任期过短带来的消极影响,好多干部其实也心知肚明,但是为了快速升迁,他们只能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树泡沫政绩。对那些需要长期投入的工作,如扶贫、普九,往往兴趣不大。
必须承认,这位基层领导的“仕途观”绝非个例,在这种畸形仕途观的指导下,“情况不明决心大、心中无数点子多”,“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满意”的基层官员越来越多,很少会有人去关心“一代人的政绩”会不会造成“几代人的包袱”?很少有人关心一任领导一个思路、朝令夕改的政策会不会影响地方的经济发展以及党政部门的形象。
事实上,根治基层官员心浮气躁试图快速升迁的官场弊病,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制度。还是上述那位基层官员,他说,只要能真正建立政绩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很多官员一定就会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事了。这应该算是一剂根治基层官场弊病的良药吧,为什么不试试呢?(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