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
新北川中学
北川中学的新校址在绵阳长虹电器培训中心内,崭新的板房校舍整整齐齐。9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时,正赶上食堂开晚饭,学生们有的端着饭盆去打饭,有的拎着热水瓶去打水,有的拿着毛巾香皂去浴室洗澡……
今年因为乡镇中学普遍受灾,北川中学初一、高一的新生大量增加,仅仅高一就有16个班,新增了1000多人!
失去了右手,他用3个月学会左手写字
看到高三(5)班的袁孝伟时,他正在用左手端着饭盒喝汤,右边的袖管空空荡荡。学校给在5.12地震中致残的学生专门设了一个就餐处,他和一群同学围坐在一个大圆桌前,高三(3)班的潘云龙坐在轮椅上,右腿已经安上了假肢;同样在(3)班的杨道桂椅子旁放着拐杖,他的大腿骨折,还在恢复期间。
袁孝伟上学期在高二(6)班,地震中58个同学共逃出来39人,包括和他一样的重伤者。直到5月14日袁孝伟才被营救出来,相继在绵阳、重庆进行了两次大手术。右臂高位截肢后,他利用在病床上的短短3个月时间,学会了用左手写字。8月20日他就匆匆地返回了校园。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眼中,袁孝伟还是像过去一样热爱生活,但对着记者他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其实内心的伤痛只有自己才知道,多少次,我实在撑不住了就会一个人悄悄跑回寝室大哭一场,发泄完了再去上课。我要是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流泪,不但会影响到他们的情绪,还会让他们以为没照顾好我。”
中秋节快到了,袁孝伟最想找的人就是当时在医院里照顾自己的几位志愿者,因为当时太过虚弱,神志也有些模糊,他只记得其中一位叫刘金红(音),“在我做完截肢手术、最最痛苦的那段日子里,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她对我说:‘不害怕,我就是你的亲姐姐!’”
采访结束当晚,记者收到了他的短信:“我并不后悔身处灾区,因为历史选择了我,把各地的朋友让我认识。我的视野变广,我的心变‘大’了。”
班主任袁华:
换一种方式爱学生
走进高三班主任袁华老师在板房里的办公室,他正和一个低着头的男生说话,男生一脸“认识到错误”的样子,袁华的眼里却没有老师常有的那种严厉,他的脸上始终带着浅浅的微笑。
原因是这位男生上课的时候玩手机,本来袁华可以把他的手机暂时收缴,再让他写检讨,但他没这样做。因为他知道,现在这部手机对这个学生和他的家人来说是多么重要。这个学生是从北川的一个山区来的。开学后,他的父母拿出为数不多的积蓄,为他买了一部手机用来联络。“我想如果你的父母知道你在上课的时候也玩手机,他们会不会伤心?”仅仅这样的一句问话,就让这个男生红了脸,低下头去。
“现在做学生的工作,我非常地小心,”袁华每做一个事情,都会考虑很久,“我这样做,会让一些学生不开心吗?”袁华说。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朱俊骏
发自北川
站在“汶川0.5km”的路牌下,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再向前500米就是汶川县城——5.12大地震最具标志性的地方,也是地震发生后最难进入、最后进入的地方!
那段灰暗的日子里,进入汶川的道路一度都被山体或巨石切断,记者曾多次跟随救灾直升机飞临它的上空,或是短暂降落在它的某一个点。四个月后,就要真真切切地走进“震中”了,心中翻腾着无尽的感慨,却又似乎一句都说不出来。
绝美风景线上的伤痕
9月2日,都汶公路这条通往震中的生命线刚刚被打通。从都江堰出发,经映秀到汶川,全程约95公里。
一路上,天空蓝得醉人。车子一直在盘山道上行驶,无论行至哪里,波涛滚滚的岷江始终萦绕在车窗一侧,另一侧是插入云端的高山,向远看层层叠叠,近处看惊心动魄。山风夹杂着岷江的水汽扑进车窗,从心底里透着清凉。“太美了!”记者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四个月前,或许是飞行在上空感受不同,或者根本就没有心情欣赏,居然没有发现这样绝美的大自然杰作!
感叹之中,隐隐的心痛也伴随始终。从一座又一座高山掠过,每一座都毫无例外地被强震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土黄色的山体暴露在外,东一块、西一块地夹杂在一片黛绿之间,好比一块块疮疤;山体撕裂处,悬崖峭壁仍然保持着可怕的角度……与奔涌的岷江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汪汪堰塞湖近乎静止,仿佛山川总也拭不尽的泪滴。
一路伴随的碎石威胁
因为都汶公路全程依山傍江,山体崩塌严重,交通专家们曾预计打通这条路至少需要3年时间,而现在用的时间只有3个月!
虽然贯通了,但险情依然存在。路边不时看到“飞石路段,注意安全”的提示牌。两车道的路面紧贴着山体,有时候甚至不敢抬头向上看——整个陡坡全部都是由大大小小的碎石组成的,总体呈倾倒之势,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滚落下来。在一些险情特别严重的路段,四川路桥的工人们手持一红一绿两面小旗帜站在山体对面的路边上,聚精会神地盯着山上巨石的动向,不时地为过往车辆做着“通行”或“禁行”的手势。
行驶途中,偶尔会看到崭新的路面有一些已被滚落的巨石砸烂。记者的车有一次刚拐过一个大弯道,就听到了后方“哗啦啦”一阵巨响,回头一看尘土飞扬,路面上撒着一些碎石。中途还遇到了一次堵车,焦急的等待中,汶川县公安局的交警杨梁耐心地告诉司机们:前面塌方,正在抢修……
被山体吞没的老公路
隔着岷江,可以看到对岸的山体间,断断续续地冒出道路的痕迹,横七竖八地躺着些变了形的车辆,也有一些车辆掉落在岷江里,四轮向上漂浮着……下车一问,四川路桥的贾师傅、李师傅神情立马变得沉痛:“那是老的都汶公路啊!地震的时候被滑坡的大山盖得严严实实,都不知道里面埋了多少车、多少人!”
据报道,像这样被崩塌的山体完全覆盖的路段达10多公里,有的尽管不完全覆盖,但也严重受损。汶川强震使得90多公里的都汶公路的总体损毁率达80%,共有1亿立方米土石塌方,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隐患点分布两侧,上百处路基边高坡形成的危险点潜伏其中……
巨石标上了“5.12遗迹”
5.12强震中,还有众多的桥梁被摧垮,50多座桥梁受损,7座桥梁完全坍塌。其中,2004年刚建成通车的百花大桥被震垮20多米,多处桥墩倒塌,它的残余部分于5月28日实施了控制爆破。如今,残缺的桥体上被标注了一排红色的大字:“5.12大地震遗迹,严禁破坏”。
像这样的“5.12遗迹”还有很多,有的是山体上的巨石,有的是突兀在路边的峭壁,还有的是和百花大桥一样的残损桥梁……上面全部用红漆写上了“5.12遗迹”的字样。其实,即便不作标注,都汶公路沿途的每一个场景又何尝不是强震“遗迹”,比如那数不清的山体滑坡,只不过无法在上面书写罢了。
震中:映秀
刚过百花大桥的遗迹,司机突然刹车,指着路边说:“看!”前方的岷江边,竖着一块蓝底白字的牌子:“5.12震中映秀”。一辆过路车停在一旁,车里的人正在牌子旁用手机拍照,背景除了满目疮痍的高山,还有扭成了麻花的百花大桥。停车拍照的人接二连三,但是很少有人说话,更没有人脸上出现笑容。
再往前走,不远处立着一块巨大的“飞来石”,上面写着暗红色的“5.12映秀”,旁边差不多大小的一块红底白字的标语牌则写着两行大字:“挖废墟,刨旧梁,自己动手建新房”,落款是中共汶川县委、汶川县人民政府。
一路上,一片接一片的废墟上,红旗飘扬、挖掘机轰鸣,进出车辆仍需消毒。穿着迷彩服、戴着口罩的防疫人员站在路边向过往车辆喷洒消毒水……
汶川,我们回来了!
记不清穿越了多少个山间隧道、多少座桥梁,每一次穿越,汶川就更近一步。经过4个小时的行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汶川县城!
此刻是晚上8点多,天刚黑不久。穿过一座桥,正式进入县城,莲花柱形状的路灯散发着迷人的光晕,将整个街道点缀得美好而飘渺。和沿途看到的废墟相比,县城受损的情况要好不少,除了被刷上“危房”的房子,一些店铺还没有关门,有的是餐馆,有的卖着杂货。
地震后,县城只有有限的几家旅店恢复了营业,现在住的基本都是广东来的援建人员。7月19日最早恢复营业的德州宾馆二三楼原来是火锅店,地震后物价尤其是主副食品价格上涨厉害,火锅店开不下去了,干脆只做宾馆了。记者幸运地订到了仅剩的两间房,忙前忙后热情接待我们的是汶川雁门镇的女孩苏情,原来她在县城一家专卖牛角等旅游纪念品的商场打工,地震后汶川旅游业一度遭到毁灭性打击,苏情也跳槽到了德州宾馆,收入还跟以前差不多,每月800来块钱。
长途奔波,此刻才感到疲劳,苏情的笑容让我们感到温馨。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朱俊骏
感受
汶川生机
穿行在汶川县城的街道上,记者将自己当作汶川人,体验强震之后的灾区生活。地震肆虐之后,这里并没有成为地狱,相反,汶川这座县城活了下来,还越来越有生机。
32辆出租车
亮着空车指示灯的出租车在大街小巷中穿梭,记者随手拦了一辆车,想让出租车司机做个导游,游览一下汶川县城的夜景。
出租车司机叫陶西庭,38岁,留着胡子的他显得有点老相。陶西庭是土生土长的汶川人,他带着记者,在汶川的县城转了一圈,花了20分钟,4元的起步价,当达到目的地时,计价器上显示的金额是20元。
“这个县城冷清了很多。”陶西庭说。原本,这个县城有4万多人,加上威州中学、阿坝师专的学生和老师,规模庞大的时候,将近10万人。“我们县城有32辆出租车,生意好的时候,一天有400多块的收入,但现在,只有100多块营业额了,除去汽油和上交公司的管理费,就没多少收入了。”
地震之后,32辆出租车中有两辆车被砸坏了,但经过修复后,又投入了营运,陶西庭说,大家都相信,生意会慢慢好起来的。
仍在坚守的服装店
晚上9点,田富英还在自己的店里,和丈夫用计算器计算一天的营业收入,准备关门。她开了一家服装店,10多平方米的样子,每件服装都是65元,所以她的服装店的名字就叫“65元店”。这家服装店开在威州中学的边上,是一个非常好的市口,但现在,田富英明显感觉到了冷清。田富英记得,地震之后,她是在6月20日的那一天重新开张的。“这里的学生都走光了,我的生意不好。”在地震之前,她几乎一个星期就要进两次货,而且基本没什么库存,但现在,重新开张已经两个多月了,才进了两次货,“我今天的营业额才500多块,以前3000块一天算少的了。”虽然生意清淡了,但她还要坚守下去。
而杨金水却在为书店发愁。他的教育书店也开在学校附近,现在学生都异地就读了,几乎没有人来光顾了,书开始蒙上了灰尘,“亏得很厉害,我打算改行了,放着这个店面,总得卖点别的吧。”到底要开什么样的店,杨金水最近开始了新的计划。
新的希望
在5.12地震中,汶川县人民医院受损严重,以前的房子已经不能使用了。7月18日,10多间活动板房医院搭建完成,医护条件立即提高了不少:门诊部、妇产科、内科、外科……汶川医院的所有设施都搬了过来。
在妇产科病房,记者见到了朱维芳。一个星期前,她生了一个儿子。可能是因地震遭受到惊吓,孩子提早一个月出生了。但在医生的救治下,孩子现在非常健康。“我过两天就能出院了。”朱维芳看着躺在怀里熟睡的孩子,一脸幸福。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朱俊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