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罗超约我吃饭 车里冷不丁冒出个关傲君
· 许多高寿老人很少进行体育运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许多高寿老人很少进行体育运动
  洪昭光是我国著名的养生专家,他的很多养生观点早已深入人心。然而,在本书中,潘朝曦教授全面颠覆了洪氏的养生理念。潘朝曦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观点:牛奶并不适合中国人的胃;生命在于运动并非真理,运动不当反而摧残健康……这些大胆言论到底是哗众取宠,还是言之有理?请读者看后自己评判。

  [上期回顾]

  牛奶蛋白的另一危害是引发糖尿病,有报道还称多饮牛奶易引起心脏病、高血压、青春痘、胆石症、闭经等多种病症。而据很多国外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比西方的饮食结构更合理。挪威人甘茜莲撰文以其亲身经历为例,证明这一点。

  “生命在于运动”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命在于运动”,据考证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年)的一句名言。由于这一名言本身不够严谨,因而不同的人对其有不同的理解。据有关资料,1985年7月在纽约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老年人学会上,曾对“生命在于运动”这句名言作了现场调查,结果是:1/3的人举手赞成,1/3的人不赞成,1/3的人模棱两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准确理解把握这句话的含义,有必要对这句话进行文字上的剖析。

  先看什么是生命。一般大众虽表述不一定准,但意思都能明了。

  生命,按《辞海》1989年版解为:“由高分子的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并指出这种“生物体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

  《汉语大词典》则解为:“生命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最基本特征是蛋白质能通过新陈代谢作用不断地跟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接着再解析句中“在于”一词,《现代汉语大词典》有两种解释:①取决于;②指事物的本质或目的内容之所在。

  句中最后两字“运动”一词更有多种含义,义项主要的有如下几种:①指事物间位置的变化,即一个物体和其他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②指体育活动;③指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如“五四运动”、“技术革新运动”等;④哲学名词,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思维,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由于“在于”一词与“运动”一词又有不同的义项,因而“生命在于运动”一语,通过“在于”和“运动”二词不同词义组合,就可以有多种解释:①生命取决于事物间位置的变化;②生命的本质或目的是事物间位置的变化;③生命取决于体育运动;④生命的本质或目的内容是体育运动;⑤生命取决哲学上的运动;⑥生命的本质或内容是哲学上的运动。

  上述的词义加在一起,虽有6种,然而能真正解得通,且具有真理性的,我认为只有第⑥种。

  有的运动员因运动过度暴亡

  试想如把“生命在于运动”理解为生命取决于体育运动,或换句话说,即不进行体育运动生命就不能存在了。能行得通吗?

  我们知道生命体有多种,植物也是生命体,它们进行体育运动吗?即使退一步把生命范围缩小,仅指动物和人,也问题很多,如很多高寿老人、百岁老人,特别是女性老人,一生中从不进行或很少进行体育运动,他(她)们照样长寿。动物中的乌龟就经常静伏不动,照样寿命很长,又当怎么讲?此外,若把“在于”解为“取决于”的话,生命存在也绝不仅仅取决于体育运动,我们完全可以说生命的存在与否,取决于太阳,取决于地球,取决于水,取决于氧气,取决于吃饭,取决于睡觉……缘何单单取决于体育运动呢?

  再者,把“生命在于运动”理解为生命的本质、内容是体育运动,其错误与荒谬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不符合科学规律及生命本质的常识,且与我们生活常识也是相悖的。试想,如果此一理解成立的话,假定现在病房里有一位行将走到生命尽头、奄奄一息的老人,为了延长他的生命,我们强行拉他去练长跑,去登楼,或去步行,能行吗?这样做,他不立即气绝才怪呢!又如既然生命本质、内容在于体育运动,体育运动当然可以使生命力旺盛、增强,生命也延长了,那么为什么统计下来,运动员不长寿?不少老人就是在早锻炼或晚锻炼中死亡呢?为什么美国排球女星海曼会在体育运动中暴亡?

  由上可见,把“生命在于运动”理解为生命在于体育运动,是有偏差的,是行不通的,是错误的,是荒谬的。这种错误见于大众,由于他们缺乏生理卫生知识和科技知识,是可以理解的,而这种错误若见于专家则是令人遗憾的。

  洪昭光教授不仅在理解上犯了这种错误,更在多部著作中大力推行这种错误。如他的著作《新概念健康手册》一书第71页即以“生命在于运动”为标题,指出“运动和膳食、睡眠一样重要”。这里的运动当然是指体育运动。接着在该书第72页,指出“应该说所有运动都好,如爬山、上楼、游泳、骑车、跳舞都可以”,但“最好的运动是步行”。步行多远呢?洪教授在多部著作中要人做到“三、五、七”。“三”是3公里路,30分钟,即每天最好用30分钟走3公里路;“五”是每个星期这样运动5次,并指出能运动“六七次就更好了”;“七”是运动到心跳次数加年龄等于170次/分,“比如50岁,运动时心跳要达到120次/分,70岁老年人运动时达到的心跳是100次/分……”

  为了论证体育运动的必要,洪教授还举出森林里狼和鹿的故事,说是狼与鹿共同生活在森林里,由于猎人消灭了狼,鹿因无狼追赶就生病,眼看鹿自身疾病越来越多,死得越来越早,结果鹿群越来越少,眼看要自己消灭绝种了……结果把狼请回森林,狼追鹿跑……鹿锻炼了身体,鹿群又兴旺了。洪教授用此比喻意思很明显,鹿不运动就要“自己消灭绝种”。人呢?可想而知,也同样必须像鹿那样有敌人追,天天诚惶诚恐地跑,否则肯定也会多病,会灭种。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在此故事中已不知不觉渲染到灭种的地步。你敢不重视吗?生命取决于体育运动或生命本质在于体育运动,在此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对洪昭光教授的这种观点,本人却不能苟同。

  运动的作用有时候和倾诉一样

  生命活动调节有多种手段或方法,既可主动调节,也可在不知不觉中被动调节,如唱歌、跳舞,可娱乐身心,使抑郁的心情、低落的情绪得以改善;听音乐、赏风景、观画可使浮躁不安的情绪得以安定,使心跳变慢等;睡眠可使全身器官得到休整,能量得以积蓄;种花、做家务可锻炼肌肉,促进血液循环;甚至发怒、哭泣、倾诉等都对人的生命活动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举不胜举。体育运动也只是这类调节中的一种(即一类)而已。

  体育运动的特点是以肢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也有少数体育运动以脑力活动为主,如棋类等),因而这种运动对生命调节的主要功用在于能锻炼肌肉,增加肌肉的耐力,增加神经反应的敏感性,增加肺活量,增加心搏出量,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鉴于此,体育运动的功用及其适应范围也就十分清楚了。

  对发育中的青少年,对于四体不勤的懒汉,对于运动神经反应迟钝者,对于肺活量偏小,心搏出量不足,血流不畅,消化、代谢功能迟钝者,均可通过增加体育活动来改善、增强。又由于体育运动的功用和收效,其主要效果均可通过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而达到,如锻炼肌肉、增加肺活量、增加心搏出量、改善神经的反应性、促进新陈代谢等均是,因而体育运动作为调节生命的手段,好多方面也可以通过多种适当的体力劳动来代替,所以说体育运动对于上述生命功能的调节不是唯一的手段。

  体育运动既然有上述一些功效,是否人人天天都需要,且越多越好呢?不是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体育运动也如此,既有对人有利的一面,也有对人不利的一面,任何强调一端,不及其余的做法都是有偏颇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体育运动必须受许多因素和条件的制约,如运动的度、方式和适应对象等,同时运动者还应对体育运动的利弊得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任何盲人瞎马,不考虑自身条件,跟风而上的做法往往不是有益反而会有害。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