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3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以增值税转型为契机刺激经济
· “官员打架”或许也是种权力制衡
· “掐架局长”被免职只是虚幻的正义
· 火车站需要怎样的“百年不朽”?
· 行政问责就应该如此有细节
· “官员掐架”是权力斗争的必然
· 杰佛逊县政府破产是一面镜子
· 单双号限行中的“物权再启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9 月 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以增值税转型为契机刺激经济
  【财经纵横之叶檀专栏】

  股市楼市是实体经济冷热度的风向标,在上半年尚属漂亮的经济数据出台前,股市楼市率先走入下行通道。当时,股市楼市价格下挫被认为是抑通胀、挤泡沫的成就,现在可以下结论,这很可能是一轮经济下行周期的开端,是导火索。

  7月份的经济数据开始急转直下,去除价格因素后,实体经济下行非常明显。各方频频出招,要抢救中小企业,其实是抢救实体经济,中小企业不过是实体经济中受伤最深的一群罢了。

  我国经济在上下游之间存在结构性失衡,长期以来维持危险的平衡,以巨量而落后的中小企业,维持上游企业的盈利空间。现在,由于下游受汇率、信贷、消费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上游盈利空间压缩,甚至出现巨额亏损。如果再不刺激经济,衰落的将不止是股市和楼市,而是中国实体经济。

  可见的刺激经济的方案有,以政府隐性信用作担保,向中小企业放贷2000亿元人民币;据称具有减税1500亿性质的增值税转型方案很有可能明年年初开始实施(9月2日《现代快报》)。据此前财政部测算,增值税转型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将导致财政减收1500亿~2000亿元。由于中央财政将承受压力,财政部迟迟没有在全国推广。而当前财政存在较大盈余,为增值税转型改革创造了条件。不仅中央政府,为了帮助制造企业转型到相对落后的地区,一些地方政府也对迁移企业实行了降税免费等措施。

  这些刺激经济的举措中,对于中国经济有长期利好作用的是增值税转型,我国生产型增值税不仅有双重征税、加重税负之嫌,同时妨碍了税收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过度,行政收费过多、消费税无法真正建立。目前在东北与中部地区进行增值税转型试点,是不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一波动力的,中国的经济动力由市场选择,而不能由政府指定。而降税政策为增值税全面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关方面不能以财政收入下降为借口,拖延改革大局。

  向中小企业放贷的刺激举措,由于违反不同企业由不同贷款机构满足所需的市场规则,恐怕难以起到什么作用。民间借贷市场与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市场,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有关方面有必要从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放行民间信贷的办法,解决困扰中小企业至今的融资难问题。

  更重要的是,有关方面在挤压资本市场泡沫时,要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而不是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长期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有路径依赖,必须逐步松绑,让企业寻找到除了房地产、大项目投资之外的新利润增长点,休克疗法最终只能是玉石俱焚。政府如果再不正视资本市场的下挫,将加快实体经济的下挫速度。如果实体经济下挫,楼市与股市的稳定就都是痴人说梦。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