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两位作者结合在北大、清华多年的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工作后的反思,向读者展现了顶尖高校内更加真实、丰富的象牙塔生活。本书将带你走进北大、清华,让感人的经历激励你,鲜活的人物感动你,珍贵的体验启发你,幽雅的风景陶醉你。书中更教给人一种面对学习、面对竞争时积极的态度和执著的精神。
[上期回顾]
清华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所以,在清华,长相再普通的女孩都有人追。清华的女生有些被男生宠坏了,甚至让有些男生的心理感到了不平衡:“我发誓,如果以后有女儿,一定考理工科大学,考上了,就肯定嫁得出去了,而且俊郎才子还随便挑!”
两极分化
全国的大牛聚在清华,情形就像燃烧着的太阳。众多活跃、炙热的原子聚在一起,激烈的碰撞让这个“集合”发光发热,展示着集体的价值;但同时,在碰撞中,一些不能适应的原子衰退了下来,消失在光芒里。
从进入清华开始,各路精英的自信和自尊,就促使他们本能地努力学习起来,不由自主地选择了快节奏的生活。同学们经常奔跑着去教室、飞车去食堂、冲向自习室占座……其中一部分人,面对原本优秀的成绩渐渐变得平庸,面对从没有拿过的60几分、班级倒数、年级百名开外,甚至是不可想象的不及格,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直接摧毁了毫不设防的自信心,感受着前所未有的自卑。当适应环境的同学们在互相促进、互相帮助的环境中成长时,这些同学选择了回避和不负责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当周围同学在大声、面红耳赤地讨论学习问题的时候,他们选择了用游戏中的音乐盖住自己的双耳,保护自己仅有的自尊和虚荣心。在自己管理自己的大学生活中,一部分同学就是因为学习上的挫折、环境的不适应,从紧张的学习环境中退了出来,形成了两极分化。
在清华里,每年都有10%左右的学生因为不及格课程过多,拿不到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甚至提前被退学。从当初的各地状元、省前十名,到最后灰溜溜地离开,这是非常可惜和可怕的结果。
骄兵必败
学生小周,高中是数学竞赛全国一等奖,后来又保送清华热门专业,道路是一帆风顺。他还是那一届省里的传奇人物,传言一次数学竞赛大考前,玩了一晚上扑克没好好睡觉,第二天照样拿了一等奖。
可是小周为人过于张扬,跟他说点什么,他都是一副不屑的样子。一讨论问题,他就会说“这个很容易”、“5分钟搞定”之类的话。开学了,他的作风也很散漫,课经常不上,平时也找不到人,似乎他觉得这样还能得他的大学“一等奖”。但大一成绩出来,他已经排到了班里倒数。大二更是出现了三门不及格。
小周一下子傻了眼,他从未想到最自信的学习居然出现了不及格,这次他真的睡不着觉了。试想如果当时低调点,和其他同学一起上课、写作业,也不会有今天呀。怎么和家里讲自己变成了这样?
心理失衡的小周,在又坚持了半个学期之后,彻底崩溃,选择了休学一年。
游戏“丧命”
学生小吴在大一的第一次班会上,富有激情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要做中国的比尔·盖茨!可从大一第二学期开始,他就管不住自己了,一有时间就玩游戏。最初还是在别人都去上自习的时候,他在宿舍玩游戏,后来变成了不去上课专心玩。辅导员、班主任不停地找他谈话,但还是说服不了他,一个学期,他就出现了五门不及格,再有两门不及格的话,就要退学了。
辅导员采取了最后的措施,每天都去宿舍监督他,还派同宿舍同学和班长一起监督他。他开始还有所收敛,后来意识到同学在监督他,于是在宿舍不玩游戏,一副改邪归正的样子,还开始去上自习了。但其实他是为了躲开监督,背着笔记本到自习室去玩游戏。
期末考试又要到了,已经有几门不及格的他不能再有闪失了,辅导员让他写下了“字据”:保证从今日起到期末考试结束前的20天里,不玩游戏,好好学习。辅导员心里很生气,这哪里是在管大学生呀,写这种保证简直像是在管小学生。
大二刚刚结束,小吴已经因为不及格太多,被学校劝退了。对待小吴,辅导员真觉得自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人家死活不学习,自己瞎操什么心?辅导员也真不能理解,这样的学生到底是怎么考上清华的?他怎么觉得自己能做中国的比尔·盖茨?
性格孤僻
小郑是南方某省的高考前十名,高中期间还多次获得全国化学和物理竞赛前三名,脑子是绝顶聪明。他是个贫困生,家里非常穷。大一,一切都很顺利,学习成绩排在了年级150多个同学当中的30几名,只要保持这个成绩,小郑可以顺利地保送研究生。但他有个问题,就是性格太孤僻,几乎不和同宿舍的同学说话,向来我行我素,觉得是对的就去做,从不考虑大家的意见。
果然,在大二的第一个学期,出现了问题。他对这学期一门课程感觉学得不好,就主动放弃了这门课程的期末考试;紧接着他又有三门考试没有去,这样一下子就是四门不及格。辅导员非常着急,告诉他如果再有三门不及格,就要被退学了。这下子他着急了,赶紧找老师,希望补考。可是为时已晚,老师怎么可能给一个不去考试的同学补考机会呢?
辅导员问小郑为什么不去考试?小郑说,他这门课学得吃力,觉得周围同学都比他学得轻松,他心里不爽,觉得考试也考不过去,于是就放弃了考试。辅导员听了非常遗憾,觉得学得不爽就不去考试?难道大学是为你一个人开的?
这个打击对他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了第二个学期,他更加不爱和同学说话,每天只在宿舍练习写字、研究象棋谱,根本不去上课。同学去关心他,他也压根不理。最后,他又选择了出走。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全班同学和老师集体出动,凌晨两点围着学校到处找,又赶紧去派出所报案,折腾得大家一宿没睡。幸好缺乏生活经验的他,在24小时之后,就在北京郊区的一片工地上被人发现,被领回了清华。
老师和同学们算是虚惊了一场,但小郑完全没有意识到老师和同学为他做的这些事情,继续练他的字,研究他的棋谱,最后不得不休学了一个学期。休学回来,状态好了一阵子,但又由于有些课程学得不顺心,开始不去上课,辅导员找他谈话也没用,最后又没有参加期末考试。因为心理问题,小郑最终不得不放弃学业,从清华退学了。
休学、退学、转大专
某系一个180人左右的年级,上完了大三,三年里共出现了100多人次的不及格,年级里已经先后5人休学、8人退学回家了。按照清华对学籍的规定,是不及格课程累计达到20学分退学。如果按照一门课程平均3学分计算,那么有六七门课不及格就危险了。并不是说在清华毕业有多么困难,清华从来没有淘汰率一说。进清华的确是一个高门槛,但想从清华毕业,只要自己认真、努力,高考能考个500多分的都应该没问题,并不是非要状元、省里前几名才有能力完成学业的。但为什么还是有这么多佼佼者回家了呢?
其实结论非常简单:就是因为自己不学习。有的是自制力非常差,不知道怎么管理自己;有的是觉得比不过人家,就瞎混,结果一疏忽考试就出了闪失,之后不能自拔;有的是因为感情原因;有的是因为在外面公司打工耽误了学业……
到了大四,虽然有人还能毕业,但因为不及格的问题,转为了清华大专毕业。到了毕业论文答辩,每个实验室都要评出最差的一个人丢到系里答辩,系里也会同样选出不好的再扔到学校去。一旦学校觉得你的论文不行,就不让毕业。而有了这种转大专的学生,实验室讲的内容都不仔细听,就认定了要把他扔到系里答辩。学习成绩在老师头脑里形成了对学生做事态度的思维定式,认为你不认真学习,一定不会认真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