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视线之王少磊专栏】
不少媒体次第刊发文章质疑陈丹青炮轰文学大师:是不是炒作新书?能不能少说一点?更兼网媒博客跟进,话题已延伸至文化何以抗击西潮,以及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师。上海书展落幕多日,争论至今仍不绝于耳。
(8月27日《深圳商报》)
后生是否有权褒贬先生?不言自明。在文学评价上,我们不能做价值预设,否则别说茅盾、巴金二老,怕是连郭沫若,或者哪怕是浩然、杨朔,也永远是教材里的头牌了。就算鲁迅鲁夫子,也允许做学术讨论呢,至少我们可以在《呐喊》与《野草》之间,做一点个人审美选择吧?在文学上,有哪个作家或哪部作品,享有永久的批评豁免权呢?
陈丹青近年来的批评,当然不止于文学艺术。然而有谁规定,画家只能对“笔墨”发表意见?我们封了罗蒙诺索夫这么多“家”(化学家、哲学家……诗人)?何以不接受陈丹青在其他领域的努力?
即便陈丹青不是其他领域的专家,那他也是那个领域的受众。受众不能表达意见吗?我们不是一直在谈论“草根解构精英”和“去中心化”吗?你只能说陈丹青的批评不是权威批评,但不能说陈丹青不能批评权威。有人说,陈丹青你的《西藏组画》多好啊,你多少年没……别假仗义居心不良了,陈丹青自己养活自己,就是改行当诗人也行。不过我相信陈丹青不会去做诗人,至少不会去做赵丽华王兆山那样的诗人。
当然有人会争辩说:为什么他们笔下这么多阴暗?还是罗素的那句话,陈丹青本人也转引过:知识分子是坏公民什么的。这当然不是说,他就喜欢捣乱,你看陈丹青给清华领导写信,有组织有纪律甚至毕恭毕敬。王朔曾说,“批判是知识分子的职业要求,是社会分工的要求”,一点不错,写年终总结自我表扬的,那是各单位的宣传干事。你总不能让他们提笔便写:“大多数情况下是好的,不过……”
一方面我们倡导观点的市场,另一方面话语暴力又几成公害。有网民要将韩寒拖出去枪毙,可在文学批评中,陈丹青从未使用过人身攻击。这些只说明一个事实:陈丹青用自己的脑子思考,他有独立的价值判断,他虽然画画,但不是画匠。
每隔一段时间,陈丹青就要“炮轰××”。事实上陈丹青从未“炮轰”,炮轰,是某些媒体刺激眼球的业务追求。人们指责陈丹青炒作,不过,是谁在做煽情新闻的标题?他只是以惯有的从容和优雅,发表了对前辈的个人看法。人们可以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不应不让他讲话。
最后,也对“大师”发表点个人看法吧:陈丹青就是大师。王朔与阿城他们也都是,中国一直有大师。可是……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别忘了,鲁迅不就一写时评的吗?想想看,他们何以在今天成为大师?陈丹青距离大师还有一个条件:时间。但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因为对于天才的态度,你知道,棒杀和捧杀同样可怕。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