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国际新知/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喜鹊照镜认出自己
· 果汁送服药 效果打折扣
· 捐书问题
· 身体不是家用电器
· 我和奥运冠军
· 眼睛能“听见”声音
· 终结献血?干细胞造出了人血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捐书问题
  很多不是问题的问题,会莫名其妙地变成问题。从某报社突然来了一个电话,说有位民工写了封信给他们,诉说自己没有书读,精神生活很空虚和寂寞。报社于是感动,风生水起,立刻准备发起一个捐书运动,到处给人打电话,追问有什么看法,准备不准备捐书。

  刚从午睡中惊醒,这时候逼着回答,真有些措手不及。我出于本能地如实交待,首先是不准备认捐,原因十分简单,你让一个爱书的人,送书给别人,这无异于与虎谋皮。喜欢藏书的人都是些吝啬的土财主,你怎么可以让他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随便送人呢。

  当然可以把那些没用的书捐出去,把不喜欢的读物当作人情,但是这么做,老实说我太不愿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世上有很多非常糟糕的书,譬如在我书架上,就有太多的垃圾,把这些东西美其名曰捐出去,表达所谓的爱心,谋害民工的宝贵时间,浪费他们的纯朴感情,怎么想都觉得不合适。

  我知道这样的坦白会让报社同志不满意,他们心目中一件高尚的事情,一个有意义的社会活动,遇上我这样的小气鬼,一定会不屑和不爽。我也相信捐书给别人是件很好的善事,不管怎么说,劝人读书永远错不了,而且打着读书旗号,有许多买卖可以做。

  想起几十年前的文革,那年头是真正的没书读,也只有在那种恶劣环境,才会活生生地体会没书的滋味。不过,千万不要认为那时候人们就不读书,事实上,对于很多人来说,远远多于后来。有一年,我们几个写作的朋友在一起聊天,谈起当年读过的书,非常惊奇地发现,大家竟然都是在文革中读了共同的书,我们如饥似渴地读了那些毒草,偷看了很多禁书,正是因为这些阅读,最后让我们成为了作家。

  相信民工的读书条件一定很不好,想读书又没有书读,肯定不会那么愉快。但是我又同时相信,与当年相比,与文革那样的文化沙漠相比,今天的读书环境要好出许多。自有历史以来,书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么泛滥过,图书馆、旧书店,包括地摊上,到处都是好书。书不是不够多,而是太多了,最真实的现状不是没有书读,而是大家并不怎么读书。

  读书早已变成一种空洞口号,变为一次次活动。就好像号召别人学雷锋一样,这些年,常常能遇到一些自己不读书,却忍不住不断号召别人读书的文化人。很显然,今天民工的精神生活,的确是有些糟糕,他们的最迫切需要,不是有没有书读,不是该不该读书,而是别的什么。至于这别的什么,我不说,大家也都知道。

  叶兆言: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花煞》《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我们的心如此顽固》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