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0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接演《秦俑》是为了能和巩俐在一起
· 走进北大校园仿佛置身“小联合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8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走进北大校园仿佛置身“小联合国”
  本书两位作者结合在北大、清华多年的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工作后的反思,向读者展现了顶尖高校内更加真实、丰富的象牙塔生活。本书将带你走进北大、清华,让感人的经历激励你,鲜活的人物感动你,珍贵的体验启发你,幽雅的风景陶醉你。书中更教给人一种面对学习、面对竞争时积极的态度和执著的精神。

  [上期回顾]

  每年能被挑剔的北大学生评选为最喜爱的老师,是北大每位老师最为看重的荣誉之一。他们中有名人大家,也有校内有些知名度的普通老师。作者按照自我标准,将心目中的北大名师一一批注。他们是:季羡林、厉以宁、钱理群、林毅夫、王选、孔庆东、孟二冬、胡续冬、阿忆。

  勺园是北大留学生聚集地,每次经过这里,都能看到各种肤色的国际学生。三角地、大讲堂、体育场、理教走廊,都能撞见外国学生,北大是国内吸引外国留学生比较多的高校之一,走在校园里,仿佛置身于一个小小的“联合国”,甚至,北大社团就有“模拟联合国协会”。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预测:到2010年,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将达到1亿人。据乐观预计,用不了多久,中文将和英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工作语言。学习是相互的,国际学生热衷来中国学语言、学文化,中国学生也要善于从国际学生身上学长处。

  北大的国际大学日

  北大的365天,总有几天百周年纪念讲堂会悬挂横幅“耶鲁大学日”、“剑桥大学日”、“莫斯科大学日”等国际知名大学的校名,以此来纪念与北大友好的国际大学日。

  北大恐怕是国内高校拥有最多国际大学日的学校,2001年,北大就开始了“世界著名大学日”活动,合作大学包括牛津、斯坦福、耶鲁、早稻田等知名大学,累计有上百名学者到北大进行交流访问,八千多名师生参加了他们的学术演讲。

  每次当天的大学日,北大一般都会邀请该大学校长等重量级学者来做学术演讲,在三角地展出该大学的精美图片。我每次在三角地望着一幅幅精美的图片,总是心潮澎湃,想必很多有志出国的北大学生,这是接近学校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正如在北大“爱丁堡大学日”活动中,爱丁堡大学校长蒂莫西·欧希所言:“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对任何一所研究生大学来说都是重要的。”守住这样的交流机会,有益于北大学生国际视野的拓展,也会让双方进行更多的合作,给本校师生带来学术恩惠。1855年获爱丁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黄宽,就是整个欧洲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

  国外大学走进来,北大也在积极地走出去。2006年4月,北大就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举办“北京大学日”活动。我的老乡师兄夏军就获得了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进修一年的机会,这或许就是类似交流活动惠及学生的最好证明。当然,北大也与国内其他大学一样,发挥优势,在国外大学建立“孔子学院”,自2006年4月以来,北大已先后在日本立命馆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印度尼赫鲁大学、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等大学建立了“孔子学院”,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每年10月上演国际文化节

  北大国际学生多,每年10月都会上演一场盛事——国际文化节。还记得第三届国际文化节是在当年的10月28日举办。当我上午9时来到大讲堂门前,广场上已是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欢聚一堂,一排排装扮不同的展台,一件件充满异域风情的饰物,汇聚世界各地美食的“美食广场”,无不吸引过往师生驻足体验。

  广场上的舞台正上演着国际学生带来的“绝活”,越南传统歌舞、朝鲜小合唱、马来西亚砂拉歌舞、韩国四物戏等精彩表演,赢得在场嘉宾和师生的喝彩。转身涌入热闹的“地球村”里,每个国家都会独立设置展台,留学生穿着民族服饰,把自己国家最具特色的自然文化遗产和最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进行展示。在泰国展台上,漂亮的泰国姑娘游丽萍教我制作泰国传统编织,在新加坡展台,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的陈思慧在我的手背上绘精美的标识。而在突尼斯、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等10个非洲国家展台上,那独特的民族服饰,类似图腾的器皿总是让我流连忘返,争相和穿着民族服饰的留学生合影。

  “美食广场”最受北大学生欢迎,在这里可以免费尝到最正宗的世界各国美食。“巴西烤肉”、“韩国泡菜”等受欢迎的展台,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当天的活动,北大还首次通过网络视频向全球进行了现场直播。眼前还晃动着文化节热闹的场景,每年都还会添加新的元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一届会比一届更精彩,成为北大一道靓丽的国际风景线。

  国际学生中不乏牛人

  拥有众多国际学生,是北大师生的宝藏,作为北大学生更应该学会去挖掘,每个国家都有值得学习的长处。记得曾听过人民日报高级记者温宪的讲座,他撰文说:“就连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南坡的内陆小国不丹也有可学之处: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禁烟的国家。”

  印象中,近几年北大里的韩国学生比较多,尤其是在理教教室、走廊里,很多时候,听到的都是拖着长音的韩腔,一群打扮时尚的韩国留学生总是如此活泼。韩国学生穿着时尚、单薄,即便是冬日,也能经常看到他们“美丽冻人”,不过韩国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北大,国际学生多选文科专业深造,尤以国际关系学院、中文系、哲学系、历史系、艺术系、新闻与传播学院等院系居多。国际学生中也不乏牛人,2007年9月开学,哲学系就迎来了一名特殊学生——前吉尔吉斯共和国驻华特命全权大使苏尔坦诺夫·卡米利先生,他将攻读马克思哲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

  除了向身边的国际学生学习外,还可以利用国际学生交流活动学习。我曾代表北大校刊采访耶鲁大学《环球杂志》学生刊物代表团一行12人。在典雅的临湖轩会议室,我采访了刊物主编伊莉沙白·迪克松,不仅顺利完成了采访工作,而且还了解到国际顶尖大学学生刊物的办刊流程。他们的敬业精神也值得中国学生学习,他们为了下期编辑中国教育专题,特意申请资金到中国来考察。新闻编辑麦修·李向我谈到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时说:“要努力解决的是平等教育问题,其实大国的很多问题都是相似的。”

  世界学生参加的暑期学校

  在北大每年暑期还有国际“暑期学校”,这更是学习专业技能的绝佳机会。2007年暑期,北大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简称LSE)合作开办的暑期学校已是第四期。上课地点设在北大,学员既有来自哈佛、斯坦福、剑桥等世界名校的学生,也有来自清华、复旦、人大等著名高校的学生,当然少不了主角——北大学生。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获得由北大与LSE共同颁发的进修证书和成绩单。相信在这样的暑期,流下的是汗水,收获的将是令人羡慕的“口水”。

  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的张晗师兄曾在美国留学多年,他深有感触地说:美国人是否歧视中国人?他们也许压根没有触及过这个问题。普通美国人最关心的首先是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其次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社区事务,而对于一些跟自己没有太多直接关系的州里事务或者国家事务就知之甚少,至于对美国以外的世界,几乎可以用“无知”来形容。在美国人看来,能在网上找到一种商品的优惠券(coupon),远比思考国际政治更有意义。对于这样第一手经验,国内大学生知之甚少,面对真正的国际思维碰撞时,也许才会有更深切的体会。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