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近乎赤裸的性爱出镜让张艺谋的婚姻出现裂痕
· 北大保安谢景伟讲《论语》引来众人捧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8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北大保安谢景伟讲《论语》引来众人捧场
  本书两位作者结合在北大、清华多年的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工作后的反思,向读者展现了顶尖高校内更加真实、丰富的象牙塔生活。本书将带你走进北大、清华,让感人的经历激励你,鲜活的人物感动你,珍贵的体验启发你,幽雅的风景陶醉你。书中更教给人一种面对学习、面对竞争时积极的态度和执著的精神。

  [上期回顾]

  据说,北大教师、知名诗人胡续冬最早在专栏中把芙蓉姐姐从网络推向了纸媒。最初北大学生追捧芙蓉姐姐,或许看上了她的个性,符合北大人的自由秉性。而另一个因网络热起来的名字——张非,更让人瞠目结舌。网络时代的北大,精彩纷呈,也带给人们更多思考。

  非北大土著的PK路

  傍晚六时许,北大图书馆南门缓缓驶来一辆轮椅车。它的主人是一位女士,她轻便地驾驶着,从我的身边缓缓驶过,通过南门无障碍通道驶入图书馆。这一切,我一直默默注视着,眼中充满敬意。我早就知道她的名字——郭晖,北大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通过自学迈入北大。

  北大的本科生总是标榜为“土著”,而如郭晖一般,没有经过北大本科经历的北大学子,被戏称为“非北大土著”。这不是北大学子特有的情结,但凡国内名校都有此类现象,甚至国外名校也如此。哈佛大学的哈佛学院(本科生)也一样有优越感。毕竟四年本科生活浸润,收获的养料是丰厚的,土著们有骄傲的资本。但从我接触的非北大土著们身上,更能感到他们与众不同。他们通往北大的PK路充满荆棘,更令人尊敬,也给了我们更多启示。

  “若不是梦想的烛光照亮眼前晦暗的道路,我们是无法前进的。”一个人有了梦想,才是有希望的。一个人有了对梦想的坚持,这个人才能拥有灿烂的现实。郭晖12岁时因误诊延误治疗而导致高位截肢。最初日子里,她只能闲赋在家,后来一位老师给她指明了路:参加没有围墙的自考,学习不用奔波的英语专业。郭晖像是抓住救命稻草般投入学习,梦想着走向知识的最高殿堂。她先后拿到自考专科、本科,后来参加研究生进修,取得了硕士学位。

  为了能到梦想的北大读书,她冒昧地给北大外国语学院沈泓教授发信,询问报考博士生事宜。沈教授的鼓励,让郭晖坚定了报考北大博士生的决心,最终她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北大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

  熙熙攘攘的北大康博斯西餐厅里,我的朋友——北大中文系博士生夏军给我讲述他的PK路。他生在安徽农村,年少时家里穷,他只好选择了读中专,后来参加自考取得大专。为了补习大学英语,他在3个月内恶补了全部课程;为了学会围棋,一个暑假,愣是用泥巴做出棋子,靠着一本棋谱成为班里的“高手”。

  夏军说:“在现状下做到最好,绝不后悔。”这是他时刻提醒自己的一句话。正是凭着这样的信念,让他从农村走入城市,从中专迈入博士。

  “心动不如行动”,有了心仪的目标,就要像夏军所说的那样,积极投入行动中。如果立志到北大读书,OK,无论你现在是读中学,还是读大学,还是工作,都没有关系,规划好行程,立刻投入行动吧!

  直线距离固然近,但曲线也有其弧度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徐晓东——北大外国语学院博士生,一个年过30岁的“非土鳖”。坐在北大万柳博士生宿舍里,书桌上到处堆放着英文原版图书,他给我讲起他的求学经历。

  徐晓东生长在江南小镇,自幼憧憬能到最好的大学深造。虽然他很聪明,但高中成绩严重偏科,导致高考败走麦城,无奈走向打工生涯,但他没有扔下课本,随时寻找学习机会。后经人指点,他报考了自考英语专业,因狂爱英语,第一次考试,便取得专业课全省最高分。    

  自考本科毕业后,他仍不甘心,毕竟这是没有围墙的大学,他没有忘记儿时的梦想。他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省城杭州,开始向浙江大学冲刺。第一年冲刺失败,第二年他终于成功。浙大三年硕士毕业后,他顺利留在浙江财经学院当老师。在别人眼中:“这下总该安稳了吧?”徐晓东在工作几年后,却决定考北大博士生。数年积累,他一举成功。

  自考专科、本科、浙大硕士、北大博士,绕了三道弯,徐晓东了却了儿时夙愿。最近市面上有本《一路保送到北大》的书,在北大“土著”中,这样的典型不少,无疑他们是幸运的,没有经过坎坷。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顺利,如果一下子不能完成大目标,不妨把目标拆成若干小段,踏实走好每一步,当有一天你实现大目标时,你会发现在弯路中也捡到了更多“金子”。

  北大状元并非个个优秀

  2007年11月26日,在上海举办的“2007职业竞争力与高等教育职业服务体系中外名校论坛”上,一项有关北大状元的追踪调查引起关注:北大曾对学校状元做过追踪调查,发现其中一些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远比不上高中优秀,就业更没有明显优势,甚至有些人很快变得平庸。

  作为一名北大校友,看到这样的调查很难受,那些风光进北大的状元,毕业时怎能没优势了呢?当然,绝大多数“土鳖”(包括状元)依然很优秀,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不懂得珍惜,等着吃老本,总有一天会落后的。

  一位北大“非土鳖”抱怨:“感觉导师总是照顾本校毕业的学生,每次实验室开会也是那些学生发言最积极。”另一位北大“土鳖”反驳:“四年本科生活,对老师和环境熟悉些,这很正常,导师没有偏爱谁!”争论归争论,在我接触的“非土鳖”中似乎更珍惜北大生活,毕竟对于他们,通往北大的路充满荆棘。

  郭晖在北大出版了自传,徐晓东编著了1400多页的《英文观止》,夏军已前往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进修一年。掂量着徐晓东送给我的上下两册书,沉甸甸的,这是他在北大成果的见证。我想,“土著”和“非土著”本身只是一个虚拟划分,在北大现实生活中,关键还要靠你珍惜资源,创造机会。

  北大保安讲论语

  2007年5月的一天晚上7点,理教124教室挂出了“首都保安员,北大讲论语”的标语。站在讲坛上的并不是某位学术大家,而正是北大的保安谢景伟。

  讲座现场来了不少捧场的观众,有北大学生,有媒体记者,有论语爱好者。谢景伟用个人实践和唯物辩证法对论语进行了解读。谢景伟自2002年开始在艰难环境里开始阅读《论语》,2005年,他开始写作20万字的《论语布衣解》。他表示,站在北大讲坛已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还打出了“不与于丹争风”的口号。于丹在得知保安谢景伟在北大开讲论语后,只是表示:“不能出来听他讲,衷心祝他成功。”于丹说,分享经典是每个人的权利,越多人出来读经典越好。

  在每天进出北大大门的世人眼中,门旁站立笔挺的保安们并不会受到过多关注。在世人眼中,保安大多文化层次不高,没有太大的追求。北大保安谢景伟用自己的方式,让世人注意到了他们的存在、他们的追求,不管他讲座成不成功,这已经并不重要了。

  翻开北大的历史,梁漱溟、沈从文、孙伏园、冯雪峰、丁玲等,都在北大有过边缘式的生活经历。在今天的北大,依然活跃着一群北大边缘人,他们中有的是为复习考研、有的是为了文学创作,有的是为了提高学识,等等,尽管目的不同,但他们在北大都过着艰难而又幸福的生活。

  北大游学者柳哲就是其中代表。他1996年3月从浙江金华来到北大中文系自费进修,而后就在北大过上了游学生活。他虽然没有北大学籍,没有佩戴过北大校徽,手中也没有北大校方的任何凭证,但他凭着对学术的追求,先后旁听了数十门课程,数百场讲座,阅读了不计其数的书籍,结识了众多的师长朋友。虽然,他最艰苦时会去拆房工地整理砖块,会去抄写信封,但凭着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吸收了北大的众多滋养后,已在北京安家,事业有成,他还牵头组织编写了《北大边缘人》。

  “北大边缘人,一个成分驳杂、来去无律的群体,它不断流动又将永远存在。我们在这里活过,爱过!在这里,有梦想闪烁的光芒,有蛹蜕变成蝶的艰辛,还将会看到蝴蝶展翅翩翩飞舞的美丽。”正如我和柳哲等人一起编著的《我的北大故事》中柳哲写的那样。北大边缘人的存在,得益于北大的包容,而北大边缘人的存在也证明了北大永恒的魅力。学界泰斗、北大著名教授张岱年就曾题词:“追求真理,振兴中华”,来勉励边缘人发扬刻苦求学的优良传统。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