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超龄青年张艺谋被北京电影学院破格录取
· 在强手如林的北大更要拥有“钝感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8 月 16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在强手如林的北大更要拥有“钝感力”
  [内容简介]

  本书两位作者结合在北大、清华多年的学习生活以及毕业工作后的反思,向读者展现了顶尖高校内更加真实、丰富的象牙塔生活。撩开北大、清华神秘深远的面纱,本书将带你走进北大、清华,让感人的经历激励你,鲜活的人物感动你,珍贵的体验启发你,幽雅的风景陶醉你。书中更教给人一种面对学习、面对竞争时积极的态度和执著的精神。

  别让优秀绊住了脚

  2007年6月6日,哈佛大学毕业庆典的头一天,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来到了哈佛,给1700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了一场生动的演讲。他说,科学家破译了人类的基因组,在30亿个基因组中,99.9%是人类共有的,只有0.1%是不同的。

  “你们遇到的最大诱惑是:相信这0.1%的不同使得你们考取了哈佛大学,也能使你们变得富有或心想事成,从而你们会认为,你们理所当然将得到一切,而其他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是活该的,但这是你们人生道路的陷阱,千万不要掉进去。”

  克林顿在毕业典礼上的感慨,或许更值得作为开学典礼的第一课。哈佛是美国乃至世界的最高学府,北大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能进入这样学府的人,无疑是突出的,但大多也仅有0.1%的不同。所以,考入北大值得骄傲,踏入北大要拥有平和心态,不要让名校光环所迷惑。

  走在北大校园里,总会看到佩戴北大标志的学生,甚至从头武装到脚,有人曾戏言:“最好能在鞋底打一个北大的模子,那样踩出来的脚印也就是北大的了。”

  不是说这样的行为不好,不能仅仅向世人昭示你是名校学生,关键是要借助名校平台,找到更高的台阶。新东方名师张杨通过一年哈佛学习经历后感慨:在名校学习,首先会有启发的人,其次,要认识到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区别,再次,要利用好发展平台,最后是社会责任感。借鉴到北大的学习生活,同样适用。

  身处大学校园,尤其是像北大这样的名校,强手如林,更要拥有“钝感力”。日本著名作家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这样解释“钝感力”: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在各自世界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

  本科生必须修游泳课

  入大学,每人都会有一个主专业,这个专业可能是喜爱的,也可能是无奈选择。北大专业可选择的余地很大,当然对于一些相对热门的专业,如经济学、新闻学,可能得要有更优秀的成绩。但即便是哲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相对冷门的专业,在北大也有一批忠实的“粉丝”。

  北大注重培养“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在选课上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必修课、公选课、通选课,那些热门的课程,每到选课时,总会上演“激烈大战”。最早,北大选课是在实地,老师到教室宣讲,感兴趣的同学去现场试听,后来,网络发达了,选课改为网上进行,就引发了“鼠标大战”,每到选课时,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手握鼠标,眼盯网络,不停地刷新。总是有“快手”,热门的课程总是在第一时间被选满,网络上总会飘满了红色,宣告着该课程已不能再选。选上课程的同学,心中一片窃喜,没有选上的总是“望网兴叹”,待来年再战。

  北大课程中还有个规定:本科生必须修游泳课。这让不少旱鸭子犯了难,更成为一些恐水MM的心病,不过好在经过一番挣扎,能在大学校园学会一项技能也很有成就感。凤凰卫视名嘴曾子墨大学本科就读美国名校达特茅斯学院,她在回忆大学生活时,对要求学生必修游泳课也是记忆深刻。最终,她学会了游泳,爱上水世界,让人惊叹的是,学校游泳教师竟然是奥运会游泳冠军的教练。

  北大上课时间排得很紧张,从早到晚连着十二节课,当然不可能一天都会有课,但最怕中午十二点半开始的五六节课。农园餐厅离教学区近,每到十二点总是就餐高峰期,每次我赶中午课时,总是急忙“狼吞虎咽”后,拎起书包就往教室冲,可气的是,饭后坐在温暖的课堂上,总会犯困。

  北大教室也很分散,各有特色。三教、四教历史悠久,却设施破旧,现正在改造;一教紧挨着图书馆,古色古香;理教光线明亮,排课最多;还有地学楼、文史楼、电教楼,也常常会有课,现在北大第二教学楼又投入使用,相信会有更多的选择。

  英国一家高等教育智囊机构最近调查结果认为,英国大学学生平均每周学习时间只有20小时,堪称全欧洲最懒。相比较,北大学生太用功了,在北大,众多学生周末都会起大早去上双学位课程。

  30%的本科生修双学位

  1986年,北大首次设立双学位,其理念和宗旨在于加速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以及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知识复合型人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充分利用北大突出的多学科教育资源优势,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北大已有二十多个专业开设了双学位,每年修双学位的同学占到了全部本科生的30%左右。

  在北大,最受欢迎的双学位当属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设的“经济学”双学位,其他的诸如艺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等院系开设的双学位也受学生追捧。当然,选择双学位的前提是“学有余力”,北大对本科生修读双学位有一定限制:北大本科学生修满第一年全部课程,没有不及格课程且专业课平均绩点在2.0以上才可以选修双学位。2003年制定了更为严格的双学位管理办法:其中有一条就是如果在修双学位期间,主修专业受到学术警告或连续两个学期所修双学位专业的平均绩点低于2.0的同学将被终止双学位的学习。其实,这也是校方对学生的保护,因为每年都会有同学“本末倒置”。

  修读双学位除了毕业时能多拿一个学位,增加就业竞争力,还有个好处就是能多参加一次毕业典礼。每年毕业时期,我路过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所在的朗润园时,总会看到各院系双学位生挥舞着学士帽,庆祝自己修到了另一个学位。

  是扎实学好一个主专业,还是选择双学位呢?每人有自己的盘算。北大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师姐,毕业后进入毕马威华振会计事务所(KPMG)从事会计工作,她在谈到成功就业名企时,认为修读经济学双学位发挥了很大作用。“倘若没有选修经双,我所涉及的只是纯语言的知识领域,但经双给了我看世界的另一双眼睛。”这位师姐对选不选双学位给出自己的建议: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选择双学位,不仅能增强就业竞争力,而且能感受到更多名师风采,结识更多各院系朋友,但选双学位会失去很多宝贵时间,致使大学阶段参加实践活动减少,期末考试时,复习的课程增多,如果不能很好顾及,有可能拉下主修专业的GPA绩点,那样对日后保研、出国将是一个致命打击。所以,也有不少同学反对选修双学位,更注重把主修专业学好。

  北大教授古代汉语教师邵永海的观点是:大学生活的真正精华在于读书与思考。高中是“术”的层面,为了某个十分明确的目的(如考试)而很功利地去学一些东西,但到了大学应该上升到一个“道”的境界,要学会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读书,自己想问题,老师在课堂上做的只是一个“领进门”的工作,剩下的东西都要靠自己去“悟”。

  确如邵老师所言,大学阶段更应注重纸质阅读,独立思考,培养能力,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分,多几张证书。旅美资深管理咨询顾问袁晓明说:“如果你今天要问我哪些大学课程对于我来说最重要,我绝不会承认专业课程是最重要的课程。”他举例说,在美国,大学生在实习、毕业找第一份工作时写简历,如果成绩优秀,他们就会骄傲地写上平均成绩,但如果在参加工作后还在简历上写上大学成绩,就会成为笑柄,在工作中,人的技能和业绩更加重要。据北大教务部公布的数据,在2004至2005学年第二学期中,处分的19起违纪作弊问题中,有10起发生在双学位课程中。倘若仅仅为多个学位,不去认真修读,甚至考试作弊,那样也就失去了设立双学位的初衷。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