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完全披露/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疑犯庭审现场逃脱7个月后落网
· 算经济的账
· 文玩
· 改变形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8 月 1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算经济的账
  没当过知青,内心深处对这伙人,总有点成见不太正确。首先不喜欢公子小姐的落难情绪,知青刚下乡那会儿,我还是个十一二岁的孩子,也在农村寄人篱下,当时最羡慕的就是他们,干活一个个不怎么样,衣着光鲜,男女皆引人注目,一过年便回城。知青难免都有一种情结,觉得委屈了自己,不应该当农民,凭什么,难道乡下人天生适合呆在农村。

  王小波的一个比喻,让我看法立刻改变。他举例说刚下乡时,很多农活都是驴子在干,知青们去了,人多活少,因为吃苦耐劳,原本驴子的活儿,让城里来的年轻人给承包了。驴子闲着还得吃饲料,有点浪费,便被农民宰了吃肉。这事顺理成章,等到王小波他们突然觉悟,才发现不知不觉中,一颗红心大有作为的自己,已赫然变成了驴子。人一觉悟,麻烦就来,不管怎么说,党和人民培养了许多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肩负着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荣使命,谜底一揭开是这结局,多少有点尴尬。

  只算政治账,知青下放还真没什么不对,让孩子们吃点苦,锻炼锻炼十分有必要。一算经济账,完全不对了,人再贱,再不值钱,与驴子相比,立刻黑白分明,连傻瓜都会明白要昂贵太多。同样的例子是我伯父当年在五七干校放牛,他是位高级知识分子,拿很高的薪水,一个人的收入抵得上国营大工厂六七名职工。我觉得文革中最冤大头的便是付大价钱来养那些高薪阶层,与革命群众相比,绝对同工不同酬,太不划算,今天常听到的词是“高薪养廉”,那年头是“高薪养牛”。

  要说伯父也够辛苦,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住地道的牛棚,半夜三更要起来为牛把大小便,照料小孩子一样。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书呆子,我不太明白,反正他兢兢业业,干得挺欢。环境脏些,体力辛苦些,与过去沉重的案头工作相比,与多变和捉摸不透的意识形态对照,养牛显然轻松许多,吃得香,睡得着。

  简单地算政治账,这是最好的改造思想,算经济账就对不住国家了。文化大革命革的是文化的命,真正吃亏的却是经济基础。我们是个不太习惯算经济账的民族,虽然也说“亲兄弟明算账”,也说“先小人后君子”,也锱铢必较,也毫厘不爽,骨子里却向来重义轻利。义死不避斧钺之诛,义穷不受轩冕之荣,利容易计算,义往往说不清楚。说不清楚,便一次次犯糊涂,经济账是死的,政治账太灵活。都说人不能掉到钱眼里,可经济毕竟是基础,基础扎实,别的事才好办。

  叶兆言: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花煞》《一九三七年的爱情》《我们的心如此顽固》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