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不要逼雨果去做巴尔扎克
· 子非80后,焉知80后之乐
· 老王蒙的“不寂寞” ■徐江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8 月 7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老王蒙的“不寂寞” ■徐江
  前些天还在文章里说到老王蒙于古稀之年携众作家参与“文学之新”选秀的奋勇,没想到王老师又再发“新枝”——跟张悦然露面湖南卫视《零点锋云》,在“最好玩儿的老头”(《零点锋云》主持人语)显摆自己的同时,捎带照应80后写手,既表示担心80后作品“没有昨天”,又对韩寒“不要动不动就举国暴怒”的言论表示欣赏……

  过去文字印象中的老王蒙不是随和之人,用他自己电视里的话说,也属于爱抬杠的。我记得他有的杠抬得还颇有意思,比如有一阵电视里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他曾著文质疑那里面所谓的“英雄”都算什么英雄,不是哥们儿弟兄黑社会式的义气,就是一怒之下让百姓血流成河……这样解读古典名著的,当时除王老师之外,我还没见到第二个人。不过这一次在电视上,说话慢悠悠的王老师还是吓了我一跳:他太像李敖!以谈锋犀利见长的人老了以后是不是都这副德性:看文字你以为他是东北人,可一上电视,你发现他更像台北人。

  从电视转换的镜头,能看出张悦然的理解力“相当一般”。她把王蒙说某些80后写手的作品“没有昨天”,理解为“没给作品贴历史标签”,而没意识到人家老王实质上是在说那些作品缺乏社会景深和对本土的人文观照。这样的对话,其“鸡同鸭讲”的实质已经毕露。除了由知名度所引来的“看文化耍猴”的关注,参与者也就留下了被剪辑过的自说自话碎片而已。一个曾经“严肃”过的作家,选择这种媒体曝光的方式,我替王老师不值。而张、王之间不无克制的、互相怕伤了对方(也怕逾越了电视栏目所规定界限)的那种友好,让我想起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本风靡全国的教辅读物——《王老师和小学生谈作文》。

  传媒时代,一个作家寂寞之余,跟娱乐版扯上联系,是件危险的事。这危险不是别的,是把自己彻底变回一个小学生。

  徐江:作家。著有随笔集《爱钱的请举手》、批评集《十作家批判书》《十诗人批判书》等。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