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快评/封面专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政府“雇员” 纳税人雇什么?
· 不妨给“以梦测震”一点宽容
· “平均工资统计”能否引入竞争?
· 杭州该不该立起马云头像雕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2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不妨给“以梦测震”一点宽容
  ■公民发言

  南京人刘崇禧已经对梦进行了17年研究。上个月,他花费一万多元到四川地震灾区去调查收集“梦例”。他说,“这次所收集的震前三天内有预感的梦例,和灾难的联系是百分之百的。如果我们能及时地把此信息反馈到地震部门,地震部门及时梳理调研,临震测报是完全可行的。”对他这种思路,专家们却都说没道理,不过,多数网友却表示理解和支持。

  (7月28日《现代快报》)

  人类历史有多长,梦的历史便有多长。可至今,我们对梦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我们不能证明梦境和地震有关,可我们同样也不能证明梦境与地震无关。弗洛伊德毕其一生研究梦境,将其发展成了一门科学。在梦的海洋里,他是那样谦卑,仿佛一个在海边拣贝壳的孩子,而我们的专家,却往往居高临下,随便一句话,就把梦揉得粉碎。

  对神秘和未知的探索,一直是人类前进的动力,其中也许会有偏颇和迷失,但我们不能以此抹杀别人探索的脚步!动物对地震有预感,人是进化了的动物,理论上应该也有预感。如果在二百多年前与人谈飞机、原子弹,没准人们会说你是疯子。不要轻易地把现有科学无法认知的东西都说成是“无道理的”,要知道,现在科学的成果在若干年以前都是“无道理的”呢!科学是人类在一定阶段认识世界的理性能力,它必然带着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谁能知道一万年之后的事情?科学不能解释的现象未必就是非科学。因此,以科学的幌子,做人类探索前进的挡路石,是不明智的,也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

  科学的态度,就是不要去肯定,但也不能以一种真理在握的姿态进行否定。民间的探索,在不影响他人、不花纳税人钱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宽容和鼓励。(海瑶)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