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高考改革不能加重学生负担
· 横渡珠江会给治污带来多大压力?
· 当法院的罚单开给钓鱼台国宾馆
· 刑事案被害人需要制度化救助
· 欣闻广州市长张广宁再游珠江
· 王旭明其实很像韩乔生
· 新闻发言人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王旭明其实很像韩乔生
  【学者视线之肖余恨专栏】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去职,赴任语文出版社社长。据他自己戏称,是“提了半级”,但在回答记者他离开“新闻发言人”这一职位时的感觉时,他说,“欲哭无泪”。

  这个“欲哭无泪”充分彰显了王旭明的个性化:用夸张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丰富”的观点。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位富有争议性的发言人在提供信息的同时,也时常卷入新闻事件。他并不忌讳由新闻的消息源演变成新闻中人,其个性化的表达往往放大新闻效应。遗憾的是,放大的新闻效应,往往是王旭明个人的效应,他的个性化表达导致了对教育政策的更大争议,这种争议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往往需要由中国教育部门来承担,从这个角度来说,王旭明只是一个有个性的、比较敬业的新闻发言“人”,而不是一位令人信服的“新闻发言人”,因此,教育部能够忍他五年,也堪称奇迹。

  对王旭明的个性化风采,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我也是喜欢的。毕竟,他有真性情,率真、透明,这样的人很适合交朋友。不过,新闻发言人是一个有着非常高的专业要求的职位,新闻发言人是一种新闻发布制度,“发言人”只能是这个制度的符号——这个符号的发挥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恪守职责和底线,不能哗众取宠,喧宾夺主。过分张扬的个性,往往会失控于对这一职位的本质的理解。想想看,王旭明当新闻发言人这五年,我们记住了他的什么?他的“中国教育成功论”?他的“教育买衣论”?他的“媒体无知论”?他的“名校生养猪论”?这么多引起争议的话题,导致的公众对教育政策的非议,本身就是一个新闻发言人的失误。王旭明放大了新闻发言“人”的亮点,却让“新闻发言人”失位,这不是问题是什么?

  王旭明作为一位资深媒体人(曾任《中国教育报》总编室主任),一直认为媒体喜欢“断他的章乱取他的义”,并且率真到愤怒地在《中国青年报》上发文抨击媒体的无德,这样的“率真”,作为个人是没什么问题的,但作为新闻发言人就问题大了,这不是把自己硬生生地立在媒体的对立面吗?公安部新闻发言人武和平,表现一贯中规中距,谨言慎行,他在《中国青年报》上阐述的理念是,“让媒体说话,天塌不下来”!这与其说是个性的不同,还不如说是对“新闻发言人”的理解偏差,而武和平显然要比王旭明理解得深刻、到位和准确。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话,老是被媒体“断章取义”,甚至“断章取义”成为一个条件反射,这就不能不检讨他的新闻发言,是不是有问题了。就像体育评论员韩乔生(江湖人称韩大嘴),现在观众看他的解说,自然地就想挑刺,以挑到刺为乐,他的解说内容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他的口误反而成为人们最关心的“内容”,这已经成为一种另类娱乐。遗憾的是,王旭明的新闻发言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和韩乔生的解说具备了同样的功能。

  王旭明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前伊拉克宣传部长萨哈夫把新闻发言人“做到了极致”,我不能说王就推崇萨氏的发言风格,但至少他是认可的。而这恰恰是病根之所在。和萨哈夫相对的是美军少将布鲁克斯,这家伙发言干净利落,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开始记者们很不满,倒是萨哈夫的精彩表演,让记者们很受用。可结果是,萨哈夫的满嘴跑火车,成为伊拉克人的“一个人的战斗”,成为“新闻的笑谈”,而布鲁克斯的新闻发言,事后则被公认为成功地传达了美军想传达的信息。布鲁克斯的风采没有萨拉夫“拉风”,但他却是真正成功的新闻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的职能,主要就是利用媒体,进行信息沟通,在出现危机时,进行危机公关,要有承受媒体批评的能力,要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尽量高效,要减少歧义。新闻发言人是“制度人”,不是“自然人”,因此,王旭明的理解和表现都是有偏差的。他的去职,我认为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当然,我祝愿王旭明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将他的个性化风格发挥到极致,或许能成为一个公众喜欢的成功人士。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