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视线之肖余恨专栏】
成都将拍卖豪华政务中心用于救灾的新闻是这两天的舆论焦点,虽然成都市政府声称此举是“顺应民意”,但在网络上,对此却是褒贬不一。此前有网友披露,在地震三天后,成都市政府的一些部门即迁进这一豪华办公楼内,激起网民的不满。现在,成都市政府断然行拍卖之举,看似从善如流,但是否真的在顺应民意,恐怕就十分微妙了。
这个名为“新益州城市广场”的行政中心总投资约12亿元,设施先进,气派堂皇。在中央政府三令五申控制办公楼标准的大背景下,这个豪华行政中心是如何立项、如何通过审批的,恐怕有必要向大家作一个交代。
建行政中心有两个原因,一是市政府原有的办公条件有限,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政府南迁以带动南部新区的发展。立项获得了批准,想必理由充足。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舆论?如果说拍卖是回应民意,那么,当初逆民意而动建这个行政中心,要不要问责?这其实是一个悖论,也是绕不过去的问题。不能拍卖了,就“顺应民意”,“从谏如流”,如果不拍卖了,就同样是另一副冠冕堂皇的说辞。是否听从民意,完全根据自己的需要,这样的顺应民意,总有些可疑。
一个价值12亿元的行政中心,想要变现恐非易事。这是严格按照政府办公需要进行专门设计、用途针对性非常明确的建筑。现在突然将其变现,谁将来接手呢?如果完全市场化运作,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果是佐以行政手段来运作,又会不会拉郎配?更重要的是,当初开发新区,房地产开发肯定是贴着新“行政中心”标签的,行政中心提升了一定的房价指数,现在它拍卖了,那么,开发商“依托行政中心”的承诺就落空了,而购房者由此造成的损失,谁来埋单呢?
因此,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在“办公楼太奢侈太豪华,浪费纳税人钱财”、“灾区人民住帐篷,政府办公住豪楼”的强大舆论压力下,成都市政府只是不敢搬过去而已。这种“危机公关”手法,与其说是顺应民意,还不如说是缓兵之计来得更合适。
(作者系南京政治学院新闻传播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