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连续三天三场地震 南京专家细说成因
· 寻找震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7 月 1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连续三天三场地震 南京专家细说成因
Special Reports

星期柒新闻周刊

2008.07.13 星期日

09

特别报道

24小时读者热线:96060 江苏都市网www.js.cn(江苏首席生活门户网)

责任编辑:陈曦 张本甫 美编:时芸 组版:唐龑

 7月5日,福建厦门和龙海县的交界处发生了4.4级地震;7月6日,江苏南京和句容交界处发生了3.6级的地震;7月7日,黑龙江齐市和龙江县交界处发生4.6级的地震。连续三天,中国的北部、东南部发生了三场地震,三场地震之间有没有关系?到底地震的动力源是什么?记者采访了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所研究员陈志明,他告诉记者,三天三场地震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这都是各自所在的板块扩张移动的结果。

  10年研制亚洲地貌图

  走进陈志明的办公室,一张《亚洲与邻区陆海地貌图》几乎占据了整面墙,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亚洲每一个大小板块运动的方向。

  这张地貌图是陈志明主持,中俄多位科学家合作,花了10年的时间绘制完成的,这也是亚洲第一张地貌图。陈志明告诉记者,地震的发生是各种复杂原因造成的,因此想要掌握地震发生的内在规律,需要站在全球背景下综合考虑板块的运动。过去亚洲地区缺少一份完整的地貌图,而自然资源和灾害要么跨国、跨地区分布,要么海陆互相影响。而且是经过很长时间积累而成,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是很难进行研究的。有了这张《亚洲与邻区陆海地貌图》,亚洲地区的所有地貌特征都被“浓缩”在一张图中,这样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域可以透过它们的地貌特征被看得一清二楚,探究它们的原因也就变得容易些。

  地震发生在松辽盆地,原因很难解释

  戴着老花镜,对着黑龙江发生地震的经纬度,陈志明在亚洲地貌图上找到了地震的区域。“原来震区是在松辽盆地的西边啊。”看了一会儿地图,陈志明轻轻地摇了摇头,“一直以来地震专家们都很难解释为什么这一带四周都被山地包围,还会发生小地震,直到近几年才慢慢搞清楚原因。”

  拿起一根长长的废旧烟花捧,陈志明指着亚洲地貌图告诉记者,“你看,松辽盆地周边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处于西伯利亚板块,这个板块是亚洲最大而且比较稳定的。那么地震的原因只能从海洋里寻找根源了。”见记者一脸迷惑,陈志明解释说:“地震是地球深部能量积聚,最后在地表释放的结果,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震动力源主要来自海陆板块的水平运动。”

  陈志明指着松辽平原的东边,“这次4.6级地震的动力源是太平洋板块的‘不安分’造成的,海底的洋中脊几百万年来不断扩张,通过日本海地一直传递过来。加上北冰洋的引力,两股力量汇聚在西伯利亚板块,加上松辽平原周围的地壳很厚,地震的动力源只能通过地壳上部的地幔传到松辽盆地。”

  两板块“迎冲”造成福建中小地震

  福建4.4级地震发生的地点,都是远离地震高发区域的“华北地台”的内部。陈志明研究员说,其实这都是由于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洋板块的“迎冲”造成的。

  据了解,目前太平洋板块是全球活动最快的地方之一,每年约以10毫米以上的速度往西北方向运动,正好对准东北亚。这一带的地震活动非常频繁。在离太平洋板块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它的“小兄弟”菲律宾海洋板块,现在每年约以50-55毫米和46-50毫米的速度分别朝西南日本-朝鲜半岛和冲绳群岛及其后方的东海大陆架俯冲,而且这个菲海板块是向西北运动。不巧的是,两个板块“冤家路窄”面对面“迎冲”着华南板块,其中台湾首当其冲。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躲”在台湾后面的福建地区会发生中小地震了。

  南京周边可能出现了新的断裂带

  陈志明仔细看了句容3.6级地震的震中地貌图之后,说这次地震的原因也不好解释。历史上江苏的溧阳和茅山都发生过强地震。地震能量集聚不够。陈志明说,这些地区都远离大板块的活动边缘,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但目前学术界也有新的观点,但是并没被接受,就是南京地区可能有新的断裂发生。

  陈志明再次把目光放在了太平洋上,“太平洋上的琉球海沟有7000多米深,而江苏的西面有三省高岩(太行山、吕梁山、贺兰山),海拔都是3000米左右,两者之间有10000米的落差,海沟的抽引力,高岩的滑动力,地壳就像被撕开一样,在华北板块产生很多北西方向的断裂。其中南京就有新的断裂发生,这个断裂带在合肥到舟山之间。句容的3.6级地震,也许就是新断裂带活动的结果。”

  产生新的断裂带,是不是意味着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地震的机会增加?陈志明笑着说,不必要太担心,这个断裂带活动不是很强烈,只是偶尔“动动筋骨”,断裂带的周围也没有大地震的动力源,不是海陆板块对冲的地方,因此不会有破坏性地震发生。新的断裂带动向值得有关专家注意。加强监察与研究,并防备发生中小地震的可能性。

  快报记者 安莹

  [南京震史]

  南京曾发生过

  两次破坏性地震

  据了解,南京曾发生过两次破坏性地震,一次是公元499年,另一次是548年,两次震级分别为4级和5级,其中后者极震区烈度达6度,1668年山东郯城地震使“江宁府属地大震水翻波斗,屋倾墙圮,人立俱仆”,在南京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南京迄今为止已有一千多年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地震了,究竟有没有潜在的地震威胁?据有关专家分析:南京辖区内地质构造复杂,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上,南京市主城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一直有潜在的地震威胁,按照国家规定,全市均属应当进行抗震设防的地区。

  专家们分析说,就南京的地质构造而言,南京还是比较安全的。南京地震水平比较低。而且从历史记录上看,南京的破坏性地震出现的概率很小,属长江以南的扬子板块,拥有中国南方比较稳定的地基,历史上还没有破坏性地震出现,而且比较柔性的地质特点,还可以吸收一部分地震能量。快报记者 安莹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