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中消协的尊严不应该来自“皇粮”
· 文化产业:梦想如何照进现实?
· “三公消费”账怎么才能算清楚?
· 如何通过宗庆后“绿卡门”去爱国
· 怎样化解民间“火爆”的表达欲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6 月 28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怎样化解民间“火爆”的表达欲望
  ■热点纵论

  一直以为,在一个有现代通讯手段,有信访办、互联网等多种反映问题渠道的时代,民间应该不会积压太多的“表达欲望”。但看到昨天这两条新闻才知道,有了渠道和渠道畅通,不完全是一回事。

  一条消息说,6月26日,在广州市首次举行的市、区、镇三级政府官员大接访活动中,市长张广宁一共接下了436名群众的142份信访材料,几乎是以往市长热线受理量的10倍。(6月27日《南方日报》)另一条消息称,也是6月26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12388统一举报电话正式开通,中纪委新闻处官员说,“第一天举报电话很多,都要打爆了”。

  (6月27日《东方早报》)

  这两条新闻告诉我们,在民间,仍然累积着强烈的民众表达欲望,不管是面见地方行政最高首长,还是“直通中纪委”,当出现“特殊渠道”的时候,这种欲望便会如同“井喷”一般,“火爆”地表现出来。

  表面是“火爆”,但“火爆”当中更需要冷静思考。恰如广州市长张广宁自己所说,虽然这次接访是成功的,但如果每个投诉都得他出面才能解决,那这种接访制就是失败的。道理何在?道理就是这种“火爆”反证出:日常的民生保障机制和基层信访平台,就实质性化解问题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否则的话,为什么每一次主要领导的大接访都会造成万人空巷的热闹场景?为什么每一个举报平台开通都会产生“怎么打也打不进去”的爆棚?

  藏富于民是件幸事,藏这等“火爆表达欲望”于民间绝对不是一件幸事。十七大报告提出,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表达权。从形式上看,信访渠道便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从内容上看,对群体利益和自身权益发表见解、寻求帮助就是重要的表达内容。比起在媒体上自由言说,这种表达更现实更有针对性。所以必须通过理顺制度,耐心地应对每一个有向政府表达欲望的群众,以“大信访”与“一案一策”的理念,认真化解民众疾苦。群众表达一次,心中言说的欲望便彻底释放一次;万万不能表达一次(得不到满意答复),不满与委屈就加深一次。信访不追求轰动效应,人民需要的不是新闻气十足、如同行为艺术一般昙花一现的“火爆信访”。怎样让每一个普通的基层平台,都能成为让人信得过的表达渠道,这才是有关领导必须思考的,也是化解民间火爆表达欲望的根本所在。(毕诗成)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