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长达3小时的拥堵,让张副市长有了切肤之痛,由己及彼,感叹“市民出行怎么办?”我一点也不怀疑张副市长道歉的真诚性。只是,再诚恳的道歉,除了安抚一下市民的不满情绪,并因此获得新闻传播价值外,于现实问题的改进,又有多少实质意义?
交通拥堵因素复杂,不是市长一个人的错,但他作为城市管理者,却要对此负责。所谓负责,第一就是正视问题,不因自己不用挤公交而对拥堵“麻木不仁”;第二,就是多一些可行的整治方案舒缓拥堵。
张副市长做到了第一点,接下来他该做什么?我想,期望他出台一揽子方案迅速根治交通顽疾是不现实的,这超出他的权力范围,也低估了交通问题的复杂性。但张副市长拿他痛斥的“部分官员麻木不仁”开刀,则在他的职权范围,他有能力做到——把这个“病”治好,交通拥堵也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得以缓解。
交通问题虽有客观因素,但也存在诸多人为因素,正如张副市长所说,在他被堵的三小时里,交通信号灯失效、交通枢纽点不见交警,交通秩序混乱得“一塌糊涂”。交管部门的麻木不仁以及管理上的失职,导致拥堵变本加厉。
管理部门的不作为或作为不到位,无疑是交通问题的一大“瓶颈”。要解决之,道歉没用,言语上的批评也促动不大,更实用的办法就是问责,将他们的官位、利益与拥堵问题挂钩。在此问题上,张副市长看得一清二楚:“100天内交通未改善的话,龙岗交警大队领导班子将全套调整。”
话已经说得很直白,关键看问责者与被问责者的行动了。我们希望看到张副市长的铁腕,以非常措施应对非常问题,以求非常之功;我们更愿意看到,深圳交管部门真的有一些官员因交通整治不力而丢官,在全国开风气之先,并促成问责的常态化。
(修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