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深圳每年泄露的孕产妇个人信息达10万多例。更糟糕的是,目前不法分子正在将这些信息制成“泄密光盘”出售。
(6月11日《北京青年报》)
之所以没人愿意成为透明的“玻璃人”,就是因为信息泄露之后,个人的生活秩序会随之改变。一个文明的社会,必须为人们的心灵留有一片不受侵扰的空间。基于保护公民人身权与自由权的需要,除了我们自己,有权掌握个人信息的,也只有某些特殊机构部门。这些部门机构对个人信息的掌控,必须是以公共利益与公共服务为存在目标的。那么,到底是谁让我们对自己的身份失去控制?谁让我们私人生活成为市场上待价而沽的商品?谁让我们的密语都变成了大声宣告?显然,最合理的推测是:有公权部门的滥权,是利益集团利用个人信息来谋利。当地卫生部门与医疗机构的那一句“从医疗系统泄露出去的可能性非常小”,是很难自证清白的。
公权任何不加节制的前进,都意味着私人权利的退缩,而个人信息恰恰就是典型的私权。深圳10万孕产妇信息泄密,是一次个人信息集中泄露的重大事件,其最终处理走向,也必将成为引领个人信息保护的一个风向标。(单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