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明天,6月7日,高考。原本在全中国同时上演的一幕大戏,这一次,因为汶川地震,使一些灾区考生不得不延期登场。被地震改变的中国高考,又显然不止这些。地震影响与余震阴影之下,今年高考的社会护考、考生备考、临场氛围、招生录取等等因素,也都被赋予了新的特点。
比如,为了照顾灾区考生的利益,甘肃省初步考虑将对陇南、甘南灾区延期考生在招生计划上给予照顾;在重庆、陕西等地,相关部门都纷纷出台轻度余震应急预案,一些学校组织考生进行考场避震演练。
被地震改变的今年中国高考,必须最大程度地加强人文关怀,向考生以及家庭传递温暖。这实际决定着,全力护考,打造最具人性化的高考环境,正在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智慧与责任,正在成为一张测量公民社会发育程度的试纸。由此,服务考生、关爱考生、善待考生以及维护考生权利方面,不论是政府的公共管理与服务,还是公众的自觉与努力,本身就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被地震改变的高考,要真正做到人文关怀,真正实现权利公平,就不仅仅要把更多的细枝末节都想到、做好,把余震阴影对高考可能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制度改良来弥合相关教育与招生体制存在的不合理与不完善,最大程度实现教育公平。特别是灾区考生延期考试之后,涉及阅卷与招录诸多环节,其直接影响对象也不仅仅是灾区考生,诸如招生计划的倾斜也可能影响到其他地方考生。这背后的权利公平与利益平衡等问题,也都需要相关部门以智慧与理性拿出科学的解决方案。而这一切,都凝结着我们共同的情感与责任。(苏子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