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视点
6月1日是全国实行“限塑令”的第一天。当天,北京各大超市都遵守禁令,对塑料袋进行了明码标价。不过,记者发现肯德基仍然提供免费塑料袋,而自由市场中的摊贩则说“没听说过禁令”。而北京一家商户因为违规提供塑料袋,已经被处以了一万元的罚款。
(6月2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
从全国各地反馈的情况来看,情况基本相同:大超市明码收费;自由市场要么我行我素“消化”储备,要么置若罔闻。时间证明,尽管经过了6个月的“磨合期”,“限塑令”依然没能按计划驶上正轨。
如今环保是个热词,似乎不提环保就是和这个世界脱轨,就是反智主义。当然,对于限制和禁止使用塑料袋,我举双手赞成。但用“限塑令”甚至用收费塑料袋的方式来给环保“加冕”,恕我实在难以从命。
我不是科学家,如果谁想用数据说话,大可自己找来看。然而,正如谁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谁也不会相信仅凭几句周期性的口号、划出几片“禁烟区”或者派几个“红袖标”罚款就能解决吸烟有害、吸二手烟更有害的社会问题。毕竟,在这些孱弱的禁烟手段背后矗立着烟草垄断的“巨无霸”。
同样,靠几毛钱的收费来彻底解决环保问题,显然是低估了“各村有各村高招”的智慧。“限塑令”出台伊始,就有人提醒到“要防止塑料袋收费最终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事实证明,这种担忧变成了现实,起码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由消费者、商家乃至政府共同承担塑料袋费用的报道。
而这种收费塑料袋真的能最后解决环保问题吗?有专家称:用厚版塑料袋装垃圾,除了厚度增加、反复使用的次数能多些外,由于很厚,更不容易降解;而对于肯德基餐厅工作人员称,他们餐厅所提供的塑料袋是可以降解的。有关部门则以“限塑令并没有规定可降解的塑料袋就可以免费提供,因此所有的塑料袋都不能免费提供”作为回答。
反观国外的一些经验:在美国加州一些大的超市里,顾客每自带一个购物袋,在收款台结账时,收银员就会给顾客5美分的优惠;在波兰,一些商店也提供需要付费的多次性袋子,顾客付费一次,当袋子损坏时,可以免费换新袋子使用。相比之下,我们的“限塑令”究竟是要解决塑料袋的无偿使用还是环保?看来也没能说清楚。
就像“提高烟价让人抽不起香烟”并不被人认为是好主意一样,一个好的公共政策更要有好的可操作性措施来配合,否则,不免就会落入“出对了问题,给错了答案”的窠臼。执行中遇到诸多问题的限塑令,看来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
(叶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