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听台湾的老相声演员魏龙豪、吴兆南的相声。很有趣,却也越听越觉得悲凉。
二位都是北京人,原本只是喜欢相声的普通青年,兵荒马乱中,稀里糊涂地到了那孤岛。没人说相声,也没人听相声,可他们喜欢,又阴差阳错地碰到了一起,就干脆自己说起来。靠着回忆、揣摩,靠着搜寻本来也没多少的资料,他们恢复、改编旧的段子,也自己编演新节目。
本来还有一个叫陈逸安的老头儿跟他们一起,比他们年纪大,后来,老头儿没了,就剩他们俩。再没旁人了,他们就互为捧逗,坚持了几十年,说了几百段相声——直到1998年,魏龙豪也没了。
现在看来,很多相声段子,大陆这边演员的录音都没留下,海峡那头儿这两个业余演员的录音就成了惟一传世的绝版。现在,我电脑里有200多段他们的录音。我所有的相声录音资料里,没有任何别的一对专业演员的录音能达到这个数量。我相信,超过这个数量的人,应该还很不多。
说实话,他们的相声技术并不多么出众。有时候听着都觉得他们笨拙,可他们就这么努着力、铆着劲地说了半辈子。真是太不容易了。
多年前,我在收音机里意外听到他们的录音,感到非常惊诧——台湾竟然有相声。而且还是说着满嘴北京话的,基本原汁原味的传统段子!当时体会不深。可现在再听,两个远离北京几十年的老头儿,满嘴说的都是北京的胡同、地名儿、小吃、世俗景象,滔滔不绝如数家珍的是大陆各地的民风、习俗、人物掌故,学的是天津山东上海的方言,绘声绘色形容描摹的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小楼民国20几年在某某戏院的某场演出……那是个什么滋味?
哪有人听啊?那是台湾,甚至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那些让他们俩越说越陶醉,越说越神往的故乡风物,有多少人能听懂?有多少人能真的会心一笑?恐怕难免自说自话、自思自叹,纵然有“罐头笑声”撑场,怕也难免孤独。录音完毕,出得棚来,老哥俩相视苦笑、无语叹息的场景,一定是有的。或者,抱头痛哭也说不定吧。
关于这二位,还有两个小故事——
1984年,吴兆南专程赶到香港,拜见去那里演出的侯宝林,拜他为师。按老规矩,说了20多年相声之后,吴兆南在那时才被算成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相声演员。那一年,他已58岁。
另外,魏龙豪本来不叫魏龙豪,叫魏苏。魏龙豪是他失散多年的弟弟的名字。他说相声都自称魏龙豪,正是希望弟弟能因此知道他,来与他相认。魏龙豪老先生1998年已经因癌症去世,可惜,直到他去世,也没有谁跑来跟他说:我遇见过一个也叫魏龙豪的人……
无端想起那首诗——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并不恰当,我知道。
东东枪:专栏作家。专栏文字散见《新快报》《南都周刊》等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