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文县碧口镇在震后坚挺不倒的一栋民房被称之为“最牛民房”,近几天陇南市政府开始拆除各处危房,这使“最牛民房”的房主任兴平又面临新的烦忧:他希望只拆除南侧那栋危房。然而对方表示,要么全拆,可以作为灾民安置,获得补助;要么全不拆,他将无法获得灾民身份,也就再无法得到灾后补助。
(6月1日《新华网》)
“要么这样,要么那样”,二者必居其一。我不明白,为什么要对地震中的非危房进行拆迁?经过了8级地震而屹然不倒的房屋,其本身就是一个建筑学上的奇迹。历经劫难后,人们才欣喜地称之为“最牛民房”,我想,这无论是对于房主还是对于当地政府,这栋房子都值得珍视,也值得探究。
“要么全拆,可以作为灾民安置,获得补助;要么全不拆,将无法获得灾民身份,也就再无法得到灾后补助。”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不知道是政策使然,还是执行者的曲解。总之,它充满着教条主义的乖戾,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要不,就像某些网友说的那样——多拆一栋房,对当地就意味着多一份灾情;多一份灾情,就可能多一份拨款;多一份拨款,就可能多一次分配机会;多一次分配机会,就意味着多一次行使权力;多一次行使权力,就可能多一次回扣;多一次回扣,就意味着施工队就能多一份工程……而对某些地方干部,则意味着——多上报一个统计数量,就多要一些救灾款项,多一些救灾款项,就多一份政绩,多一份政绩,也就多一次升迁的机会……
当然,这种推测,包含了最大的恶意,有些耸人听闻。但在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我们宁可充分地考虑到人性恶的部分,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制定出严格的政策和制度,将权力限制在可控的范围内。惟其如此,才能保证繁重而艰巨的抗震救灾斗争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至少,它能让我们在重建中少一点浪费,多一点公平和效率。(海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