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抗震救灾 让爱继续·评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灾区重建有赖于权力监督这双“眼睛”
· 为捐赠者立碑冲淡了纪念博物馆的悲剧感
· “马干部未打人”,四川省卫生厅贻笑天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6 月 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为捐赠者立碑冲淡了纪念博物馆的悲剧感
  ↓立碑并不是对捐赠者最好的回报    燕赵都市报 5月29日 作者 周东飞

  [燕赵一评]

  立碑的意义,在于永志以流传。援助救灾的人们,无非是听到了良心的召唤和人道的命令,没有人期待扬名或不朽。其实,除了立碑之外,灾区可以向支援者传达善意、表达谢意的方式很多。志愿者和捐赠者,他们捐钱捐物献血出力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拯救受灾的同胞。他们的钱花在了哪里,物用在了何处,灾民是否真正成为最大受益者,这才是他们最希望知道和了解的。灾区应该通过及时透明的信息公开,让爱心善举始终运行在阳光下。在宏大的爱心协力之下,灾区公职人员理当自勉与奋力,以清廉和高效的工作,尽快改变灾区面貌,这同样是外界的共同心愿。

  [快报再评]

  勒石永志,一座遇难纪念碑足矣,捐赠碑可以免去,甚至应该免去。捐赠碑之应该免去,既在于捐赠者没有这样的要求,还在于捐赠者与遇难者同列,将会冲淡纪念博物馆的悲剧感。

  需要考虑的是地震博物馆是汶川大地震的博物馆,还是北川遭遇汶川大地震的博物馆。一场8级地震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在当代世界恐怕是不多见的。我想,地震博物馆应该是汶川大地震的博物馆,遇难者的名单不要只是北川县,而是四川及外省全部的遇难者。摧毁多少城镇、多少村庄、多少学校、多少家庭,救援过程、牺牲景况、尸骨掩埋、全国哀悼、民众捐献等等,应有记录。经验教训,也应据实而书。

  我同意周先生评论之所言,捐献者、支援者需要的,无非是震区人民恢复生活。让他们知道捐赠用到了他们希望帮助的人身上,让他们对捐赠的下落放心,就足够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