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2008年高考及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测试将于6月7日、8日、9日举行。临考前的最后几天,时间应该如何安排?哪些内容是重点?南京中华中学高三各科把关名师为考生们提出了最后冲刺复习建议。目前已经刊出八门学科的最后复习建议,今天教你最后一门——历史的冲刺计划。
历史:考前对症下药来复习
出场名师: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三把关教师 王兵
考前几天,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对症下药。要做到“回归”“整理”“瞄准”“训练”四方面,尤其要突出“回归”和“瞄准”。
“回归”就是回归考纲和课本,查漏补缺。考前几天,要合理安排时间与进度,利用短短几天的时间,完成“回归”。要对照《考试说明》《教学要求》和教材,逐一落实考点,再认、再现一、二、三级考点之间形成的结构性知识,再认、再现三级考点的要素与要点,对一些结论性语言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涉及的《教学要求》“史论共享”内容,必须做到识记到位、书写准确无误。“回归”课本时,在突出《考试说明》一、二、三级考点的同时,要注意与考点密切有关的各类图文材料。
“整理”就是整理记忆和练习,集中纠错,消除盲点。要重视对最后几天学习过程的整理。要在“回归”的基础上,整理所记,弄清楚哪些已经记熟,哪些尚未记牢;哪些现在就记,哪些放在考前一天再记。可以自我安排进行最后一次模拟,力求练熟考试程序,提升应试能力。
“瞄准”就是瞄准高考动态,通过热点、重点问题的学习,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历年高考考查的基本都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教材主干知识,同时也不回避社会热点。从2007年四个新课改实验区高考试题看,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社会已经成为命题趋势之一。因此,在最后几天的时间里,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有针对性的热点和重要专题,如大国崛起、世界市场与全球化、工业化(近代化)、民族关系(中国古代唐太宗、康熙)、政治模式与经济体制的多元化等,进行重点复习和训练。
“训练”就是通过适量训练,熟悉考试技巧与方法,提升应试能力。最后几天,适度训练是必要的。从内容上看,一要练易错基础题,二要练平时训练中失分较突出的几类主观题。就形式上看,可分散分类练,也可安排一到两次上午9:00-10:40的集中练习。从强度上看,严格控制和把握试题的量与质,定量定时完成。(完)
组稿:快报记者 黄艳
考前更要振奋“精气神”
出场名师:心理咨询专家、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副校长 徐苹
最近,接受了不少考生的咨询,有的说“我大清早就犯困,一天都打不起精神来。”有的说“再多的事也无法让我快乐起来,成天我就盯着分数。”考试不仅是知识、智力、能力的角逐,而且是意志、心态和体力的较量。对于考试最大的遗憾不是水平的高低而是水平发挥的高低,而影响水平发挥的重要因素是考生的心理状态,即所谓“精气神”。
考生如何调适心态?
1.正面推动考试的动机。方向大于效率,忙要忙得有效果。考生动机欠缺就充满惰性,就会出现“茫然”“盲目”的现象。通过长计划,短安排使考生明确每阶段、每周、每天的目标和任务,就会有充实感和成就感。模拟考试看到的差距并不是坏事,差距催人奋进,而不至于把错误带到考场上。
2.正面强化考试的理想。生活决定于态度,没有理想就没有精神支柱。一位考生没有精气神,是智商、情商和逆境商低下的反映。如对自己模拟考试不理想的成绩,有人是生气,有人是争气;有人是愤怒,有人是奋进;有人只是无奈,有人却成为突破。挫折是成长的催化剂,过多的焦虑和挑剔,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
家长应当做什么?
考生家庭要构建平和、清朗的环境,要在全家树立共识,“考试只是一次机会,而不是全部机会”。要减轻考生的压力,首先家长要排遣心理压力,跨越心理障碍,帮助考生分解压力,一吐为快。还要科学地安排生活,做到劳逸结合。父母和孩子都要树立生活的信心,要看到中考、高考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站,当走过去再回头看的时候,现在的经历真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