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营救出来的陈坚,在废墟中埋了三天三夜,人们欢呼着。记者启发与调动着陈坚说了许多话,还接了热线电话,以满足新闻记录的需要,塑造灾区人民的不屈形象。我一年的泪水都在这几天奔腾了,感动模糊了我的脸。然而,陈坚充分满足了受众的想象和情感需求,却永远闭上了眼睛。且不说这样的死亡是否与这次采访有直接的关系,起码这种灾难腔式的新闻提问,对刚刚受灾脱险的生命是一种消耗。我这才惊觉,我的灾难都浪费在灾难上了。
这次四川大地震,新闻报道空前透明,中国新闻机制正在焕发着新的生机。但是某些新闻和网络媒体,就像一个暴发户在尽情挥霍着飞来横财,穷尽时段与版面透支着视觉震撼与情感,非常杨丽娟地泛滥着灾难崇拜。
灾难来临时,除了客观报道新闻事实外,还有使命从理性情感和人文关怀来诉求灾难觉醒,而不是任其宣泄。新浪就做了《十大感动场面》和《十大救人英雄》等专题,而有些媒体请死里逃生的孩子,一遍遍残酷地回忆悲惨往事,一次次无情地揭开当事人那些血淋淋的伤疤。凤凰卫视女主播陈晓楠就感慨,没勇气提最残忍的问题。甚至连某些网友,也以灾难腔对一些名人明星捐款数额进行盲目攀比。《南方都市报》在哀悼日当天说:就是这三分钟,我们真的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哭泣。这句话的技术诉求,不是简单的哭泣与煽情,蕴含其中的真情,同样流露着巨大的人文关怀。
灾难腔还导致了一些灾难脸。我认识的一个女孩,每天沉浸在灾难里泪流满面,弄得茶饭不思,无心工作,忧郁得比失恋还要忧郁。人民为灾难感动是有爱心的表示,但是沉浸在这种悲痛中不能自拔,就是媒体不负责任尽情渲染的导向结局。还有一种灾难脸与灾难腔结伴同行,潜伏着更加危险的信号。《现代快报》报道了南京一个乞丐向灾区捐款的新闻,这种独特的新闻视觉折射出特别的社会现象。但是网络上的正反两方作者,居然摆出一副灾难脸,祭出一副灾难腔,挂义正脸谱,行粗暴文风,开怀对骂,实在令人心寒。
有些媒体在浪费着这些难得的自由福利,用粗糙还原和情节渲染把自己的新闻责任蒙混过去,人为制造灾难煽情与泪水疲劳。特别是画面语言所传递的信息符号,除了给人心灵上的震撼外,还应该承载着灵魂上的指引。本期的《三联生活周刊》,挖掘和截取着客观积极的视觉语言和新闻分析,对受众进行恰当的传播节奏,让流泪和哽咽都保持着正常呼吸。新闻的掘坑与掘墓,存在着云泥之别。
灾难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进入重建家园的阶段,新闻媒体将会掀起另一番宣传高潮。媒体的导向不要非常单纯地换一副喜气洋洋的脸谱和腔调,仅仅在报道建房盖楼方面一边倒。因为地震不仅摧毁了房屋,对灾区人民的心灵也是一种摧残,有些人失去了亲人,有些人变成了残疾,如何重建灾区人民的“心灵家园”,也是很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科学上说人类有种情绪叫“乐观偏见”(optimismbias),我们不希望这种情绪居住在安居房里颐指气使。如果媒体仍然像女娲一样一味地狂甩泥巴,疯狂制造新的灾难腔与灾难脸,脑子里就可以养鱼了。
都市放牛:现居南京。先后在数十家媒体开设专栏,独创菜刀门文学流派,倡导放牛体写作方法,文字俏皮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