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
曾几何时,我们的公务员悄然喜欢上了扫大街,最新的“干部客串环卫工”运动发生在四川与河南。《华西都市报》5月6日报道,5日下午,成都市成华区区长戴浚率领500多名机关干部清扫街道。而相同的场景,在河南信阳几乎成了常态。4月29日的《河南日报》报道说,信阳市公务员清扫马路行动自去年10月坚持到了现在。
虽说工作不分高低贵贱,但现如今,每每出现公务员干清洁工作,人们往往会条件反射般地怀疑为“作秀”。信阳市的环卫工人不但不对公务员的帮忙领情,甚至还指责他们“添乱”呢。这是否意味着,公务员原本就不适合干这样的事儿?当然不是,我认为,公务员适不适合干清洁工作,应当区别来看。
公务员如果在业余时间扫大街,我相信大家是举双手拥护的;反之,如果是在工作时间扫大街,我认为这叫不务正业。上述两例扫大街的场景,恰好都发生在上班时间,而且参与者众。环卫工似乎因为有人帮忙而显得轻松了,但想到机关办事的群众无疑会感到痛苦。这就好比,一个警察在抓小偷的时间里,跑去扶老人过马路,老人肯定满意,但被小偷袭击的市民会很难过。人们大概不会认为那个警察是好警察,而认为其更适合去当敬老院服务员。
我这样举例,并不是说公务员在上班的时间就一定不能去扫大街。对有些公务员来说,不但可以去扫,甚至可以永远去干这个工作。仍以当天的新闻为例:《重庆晨报》5月6日报道,重庆涪陵区有5个单位的7名干部职工,因上班时间打电脑游戏和上网炒股而被捉了个现行,分别受到处分。诸如此类“工作时间不工作”的公务员,在全国是大有人在。组织这样的公务员去扫大街,显然比让其呆在办公室拿工资干私事要强得多。
今年3月,浙江大学副校长姒健敏曾建议全国实行6小时工作制。他认为,我国有效工时仅占制度工时的70%左右。在不增加人员情况下,缩短工时将使劳动效率增加25%,这在政府部门、企事业机关更明显。姒副校长此建议似乎是为“单位机关”量身定做的,毕竟,在一线挥汗如雨的劳动工人眼中,每一分钟都是“有效工时”。既然大量的机关工作人员原本就时间多得无法消遣,那么让他们去扫大街,也算是一种资源重组了。
哪些公务员适合在上班时间扫大街,答案已经明朗:那些不称职的、超编的,以及时间多得花不完的公务员,都可以去扫大街。同时,我国应尽快打破公务员铁饭碗,让不称职的公务员转行去干扫大街、捡烟头之类的工作。对此,韩国有现成的经验可参考,去年3月,韩国曾出台规定:不合格的公务员将下岗捡烟头。这个规定无疑是威慑力与人性化并存,它在保证下岗公务员有饭吃的同时,还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尽其材,各尽所能”的哲学思想,端的是一举两得。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