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嘉靖遗诏起草后高拱很生张居正的气
· 南明城的缔造者就是马潜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4 月 19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嘉靖遗诏起草后高拱很生张居正的气
  严嵩倒台后,徐阶、高拱、张居正三个杰出的政治家各施手段,你方唱罢我登场。三人都是实干家,为中兴朝廷呕心沥血;同样又都是阴谋家,铲除异己心狠手辣。而这两点又以张居正为最: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改革措施惠遗万民,泽及百代;顺我者昌、逆我者死,虽杀门生亦不眨眼。

  

  [上期回放]

  张居正对严嵩很不满意,他愤而请病假回家。回家后,张居正四处旅游,然而看到的却是满目疮痍。百姓的苦难刺激了张居正。三年后,张居正回到京城,此时他已经成长为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坛老手。在徐阶的安排下,他成为裕王的讲官。之后,他成为高拱的谋友。这令徐阶头疼。

  在嘉靖崩掉的那一夜,第一个接到死讯的内阁大臣,是徐阶。他立刻下达了命令:“把张居正叫来!”此时的张居正只是一个翰林院学士,还不是内阁成员,自然也没有值班的义务,所以当他从热被窝里被人叫出来,顶着北京十二月的寒风跑进宫时,还是一头雾水。徐阶告诉他,皇帝死了。徐阶又说了一句话:“要写一道遗诏,我来拟,你来写。”

  在明代,皇帝活着的时候可能发布过无数文件,但最重要的一份却是他的遗诏,因为这是他一生的总结,而国家的大政方针也将在这封文书中被确定。而遗诏最关键的秘密在于,它根本就不是皇帝本人的遗嘱,却是由大臣代写的,所以大多数遗诏都被写成了检讨书,把自己骂得狗血淋头,连街头混混都不如的也不在少数。

  能参与这份历史性文件的草拟,张居正极为兴奋,他知道按照规定,自己这个五品翰林院学士根本没有动笔的资格,但现在,他坐在桌前,手握着毛笔,和千千万万天下人的命运。他抬起头,向站在身边忙着沉思造句的徐阶投去了感激的一瞥。

  张居正写的就是明代历史上著名的《嘉靖遗诏》,据说全文刊出后,举国欢腾。天真的张居正并不知道,当他提起笔,写下第一个字的那一刻,他与高拱已经彻底决裂。正是因为遗诏极为重要,所以根据惯例,其拟定必须由内阁大臣共同商议决定,但在那天夜晚,到达现场的人,却只有一个徐阶,高拱、郭朴、李春芳都不知道,统统被放了鸽子,这是大忌中的大忌。不久高拱得知,与徐阶一同草拟文件的还有一个人,而此人竟然就是张居正。他大吃一惊,又怒不可遏,一颗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

  一天之后,京城监狱的看守得知了嘉靖的死讯,他们商议了一下,便开始分配工作,买鱼的买鱼,买肉的买肉,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然后请牢里的一位犯人吃饭。这个犯人名叫海瑞。

  饭菜送到牢房里,海瑞一看,有鱼有肉,再一算,太上老君的生日还差得远,自己的生日更不靠谱,明白了,这是断头饭。海大人二话不说,提起筷子就刨,狼吞虎咽,吃完了还要添,等到盘子能够照出人影,他终于吃完了。然后他坐了下来,看着看守,那意思是我吃完了,你们怎么还不动手。看守被他那种找死的眼神看得发毛,便小心翼翼地对他说:“海先生,您还不知道吧,皇上已经驾崩了,您很快就能出去了。”

  在听到这句话后,海瑞呆了一会,然后突然大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哭到喘不过气,然后就开始吐,先吐这顿的,再吐上顿的,最后是黄胆水。看守呆住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吓得魂不附体,紧紧贴着墙壁,一动也不敢动。

  海瑞是真哭,嘉靖死了,他很悲伤,说来真有点讽刺意味,嘉靖信任严嵩、信任徐阶,给了他们高官厚禄,结果一个把他当工具,一个把他当傀儡,唯一为他的死而感到悲哀的人,竟然是那个痛骂过他,又被他关进监狱的海瑞。

  公元1567年,朱载垕继位了,年号隆庆,他等了二十多年,终于等死了自己的老子。不管怎样,毕竟已经是皇上了,隆庆开始召集大臣们上朝。被嘉靖冷落了那么多年,终于有了发言的机会,大家都十分激动,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甚至在朝堂上公开对骂,然而从第一天起,大臣们就惊奇地发现,这位皇帝似乎有点不对劲。因为无论下面吵得多热闹,上面的这位兄弟却一句话都不说,始终保持沉默。

  隆庆是个很可怜的人。他是嘉靖的第三个儿子,皇位根本没他的份,安心做个藩王,好好过日子就行,可偏偏老天爷开眼,前面两个都没能熬过去,于是老三就变成了老大。但这对于他而言,实在算不上一件好事,因为嘉靖同志不但命硬,还极难伺候,能和他打交道的,也都是徐阶、严嵩这类老滑头,以朱载垕的智商水平,只能是重在参与了。

  一般说来,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作为大明帝国的统治者,刚刚登基自然也想摆摆场面,于是隆庆下令,由户部拨款,为后宫购买一些珠宝首饰,算是送给诸位老婆的礼物,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所以在他看来,这件事情并不过分。然而结果是,户部尚书马森上书表示:你买可以,我不出钱。

  这句话看似耸人听闻,却也不是没有来由的,要知道,在明代,财政制度是很严格的,户部相当于财政部,而财政部的钱,就是国家的钱,皇帝是无权动用的,即使要用,也要经过财政部部长(户部尚书)、内阁分管财政部的大学士(一般是首辅)层层审批,还要详细说明你把钱用到什么地方去了,准备用多久,打不打算还,什么时候还。

  要不说清楚,一个子都甭想动。所以历代皇帝要用钱的时候,大都会动用内库,也就是他们自己每年的收入。既然明知,为什么还要去触这个霉头呢,因为他就是穷得没办法了。原先内库还有点钱,但传到他爹手上,都拿去修道和给道士发工资了,等传到他这里,已经是一穷二白,干干净净。现在马森不给,他也没办法,本打算再下一道谕旨,希望这位部长大人手下留情,多少施舍点,但就在此时,大麻烦来了。

  首先是给事中魏时亮上书,严厉批驳皇帝的浪费行为,很快御史贺一桂跟进,分析了买珠宝的本质错误所在,还没等皇帝大人回过神来,另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出场了。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詹仰庇,人送外号詹三本,很快你就会知道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这位詹兄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换句话说,他刚当官才两三年,虽说资历浅,但可谓人浑胆子大,看见大家上书,他也上了一本:“陛下您要知道,历史上的贤君都不喜欢珠宝,比如某某某某(此处略去),现在您刚刚登基,就开始喜欢这类东西,一旦放纵后果不堪设想,我听说两广还在打仗,您怎么能够本末倒置呢?”

  皇帝又愤怒了,户部又不给钱,我也没追究,你们还一拨一拨地上,老子不还没买吗,你们到底想干什么?!然而这一次,他忍了下来,没有发作,继续保持沉默,珠宝的事情也不提了,就当没这回事。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詹三本又行动了。不久之后,这位仁兄在宫里闲逛,偶然看见了太医,就上前打招呼,一问,是进宫给皇后看病的,换了别人,这事也就完了,但詹三本不是别人,他就开始琢磨了,这皇后怎么就生了病呢,再一打听,原来是夫妻双方闹矛盾,皇后搬到别处去住了。詹三本琢磨来琢磨去,又上了第二本:“臣最近听说皇后已经搬到别处居住,而且已经住了近一年,最近身体还不好,臣觉得这件事情陛下不应该不理啊,要知道皇后是先皇选定的,而且一向贤淑,现在您不去看望皇后,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那可怎么得了?”

  就这样,詹仰庇出名了,他本来预计这次投机是要挨板子的,但后来居然毫发无伤。感奋不已的詹仰庇再次感奋了,他决定再接再厉,把弹劾进行到底,很快,他就上了第三本,这一次他把矛头对准了宫内的宦官,说他们多占田产,收取赋税,希望皇帝陛下驱逐他们。事实证明,詹仰庇先生的弹劾,欺负欺负隆庆皇帝这样的老实人还是可以的,但对付真的坏人,那就不灵了,宦官们立刻找了个由头,坑了他一把,把他赶出了京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