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随着沪深两市股指出现大幅度回落,近一年来实施过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频频出现“破发”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者选取了从去年7月2日到今年4月8日作为统计周期(在这期间上证指数从3800.23点回到3612.54点,恰好经历了冲高6000点回落的一个轮回),对定向“破发”情况进行了大面积的数据统计,并对基金参与定向增发的亏损账单进行了大面积曝光。
重返发行价并非易事
从2007年7月2日到2008年4月8日期间,在沪市总共58家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中,破发上市公司就达到了12家之多,据测算,所有定向增发“破发”股票下跌幅度约为25%。
天狼50软件的统计显示,截至4月8日收盘,新湖中宝收于8.44元,相比去年9月4日的定向增发价16.06元下跌了47.44%,成为两市被套最深的定向增发股;而同属于建筑房地产板块中的蓝筹股亚泰集团和金地集团,则分别较定向增发价格18元和26元下跌了28.28%和27.92%,排在了第二三位,而沪市中“破发”下跌幅度超过20%的还包括了华胜天成、海泰发展、风帆股份、吉恩镍业和新疆众和等五家。与之相反,安泰集团、中国远洋、华业地产则“破发”下跌幅度微乎其微,分别较其各自的增发价格11.18元、30元、13元下跌了0.81%、2.7%、3.23%,排在最后三位。
而深市定向增发股票的“破发”下跌情况似乎更为明显,其中天音控股“破发”下跌的幅度最大,4月8日该股收于15.85元,较29.9元的定向增发价格下跌了46.99%。中航地产、宗申动力则分别下跌了38%和36%。
当前,在解禁日期日益临近且市场持续低迷之时,想要股价重返发行价并非易事。
亏损账单浮出水面
在这份两市“破发”的名单中,新湖中宝和金地集团是基金参与最多的两家公司。统计显示,海富通、华夏、上投摩根、建信、富国五家基金公司参与了新湖中宝的定向增发,广发、华夏、鹏华、华安、南方、兴业等六家基金公司参与了金地集团的定向增发。
就新湖中宝定向增发为例,海富通、华夏、上投摩根、建信、富国五家基金公司分别认购了2000万股、1950万股、1500万股、1312万股、1000万股,按照4月8日的收盘价格8.44元计算,对比16.06元的定向增发价,上述五家公司这笔投资的账面损失大约分别为1.52亿元、1.49亿元、1.14亿元、0.99亿元、0.76亿元。
金地集团的情况亦殊途同归。数据显示,广发、华夏、鹏华、华安、南方、兴业六家基金公司分别认购了该公司定向增发股2500万股、2099万股、1923万股、1807万股、1769万股、1538万股,按照4月8日的收盘价格18.74元计算,对比其26元的定向增发价,上述六家这笔投资的账面损失大约分别为1.81亿元、1.52亿元、1.40亿元、1.31亿元、1.28亿元、1.12亿元。
任瞳介绍,由于一年的锁定期时间太长,市场存在不可预测的风险。一些原来采用过定向增发的公司已开始转用公开增发,其中首推万科,这样可以避免股票过长时间被锁定而丧失流动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