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现在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是因为如何安葬死者,已经不是一个私人的问题,而是必须恪守政府规定的程序。于是殡葬对于殡葬经营单位而言,就基本上演变成为依照程序收费的问题,对于死者家属而言,就是依照程序交费的问题。虽然殡葬业目前已经有私人资本经营,但民政部门管理和领导的公营殡葬经营单位仍然占据绝对的垄断地位。问题就此很清楚:任何产品和服务一旦形成垄断,那么价格就由经营部门自己说了算,殡葬业的暴利由此而生——大多数骨灰盒的成本只有几十元,但有的利润率竟高达2000%(4月3日《中国青年报》)。老百姓“死不起”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论者多将希望寄托于市场化,即加大殡葬业对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以此来降低殡葬费用。这当然也是一种思路。不过我对其效果严重存疑。民营资本从事任何一项经营活动的首要目标就是盈利,既是盈利活动,那么在收费问题上就不会含糊。或许通过竞争能使得费用较目前降低,但能不能降到全社会尤其是低收入群体都能接受的水平,还是个疑问。尤其是一些殡葬资源,比如墓地,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其价格能否通过竞争降低,能降低多少,前景恐怕难以乐观。有前车为鉴,我们的教育、住房等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并没有使费用降低,相反,都成了老百姓不能承受之重。
假如把殡葬看成是一种消费,又具有明显不同于其他消费的特点,即每个人不得不进行这种消费。这不同于下馆子、唱K、买衣服等吃喝玩乐一般性的消费,如果价格太高,老百姓可以敬而远之。但殡葬,却是任何人无法回避的。特别是对于中国人来讲,是一件很大的事。问题是无论是垄断经营,还是所谓的市场化都会形成高收费,对于相当多的家庭来讲,就造成了一种困局:总是有人不可避免地死去,但高昂的殡葬费用却让他们“死不起”,无论对于逝者,还是生者,这都是一件十分残忍和悲哀的事。
而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应当避免这一类事件的发生。给每一个人提供最基本保障,是政府的责任。让每个人能够“死得其所”,也属于政府应当提供的最基本保障之列。因此要打破“死不起”的困局,唯有政府与垄断化、市场化的殡葬经营撇清关系,承担起责任,将殡葬当作一种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出钱出力出地,提供基本的殡葬服务。就如同政府提供义务教育等公共产品一样,保证每个公民都能生有养,死有归。
同时,市场也无须完全退出殡葬业,民营资本仍然可以从事殡葬经营,提供较为高端的殡葬服务,满足有较高需求的人。如斯,由政府负责大众,市场负责中精英,富人、穷人各有所归,岂不善哉?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