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物价一直高位运行,倘若真如发改委所言,自来水也加入了涨价的行列,那必将再次触动民生困顿的敏感神经。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年要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必须调整的资源类产品价格,“要从严控制,防止轮番涨价”。水价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少数影响CPI走势的产品之一,倘若水价上涨,CPI控制压力无疑将会随之增大。另外,今年电价等其他资源类价格也排在涨价队伍里。一旦水价“合理上涨”成为现实,其他资源绝对不会“袖手旁观”,“轮番涨价”是再明显不过的趋势,控制CPI的政策将成为一纸空文。
在高调支持“水价上涨”者看来,“由于水价一直被作为一种福利,所以一直保持偏低的水平,合理的水价能够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种看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却也有不言自明的盲目性:它看到了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却忽略了水作为一种关乎国计民生的特殊资源,在自发的市场价格机制运作之外,更需要对其以宏观的民生视角加以考量,一定意义上而言,它必须是一种“福利”。
比较微妙的是,发改委虽然端出了“烫手山芋”,声称“会在今年择机推出水价涨价的措施”,但旋即又把它扔给了他人——“至于各地上涨水价的幅度,由地方政府来做,发改委只做监管工作”。如此,“水价上涨”还是一笔不折不扣的“糊涂账”。所谓的“公允价格”或“合理价格”依然令人无从捉摸。作为终端消费者的普通百姓而言,恐怕只有毫不含糊地为这笔“糊涂账”买单的份了。而所谓“与CPI、地方人均收入等指标挂钩”的附加条件,听起来就像一句笑话,谁都心知肚明:“羊毛出在羊身上”。
(司振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