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法制日报》4月1日报道,1055位车主联名向保监会递交请求,内容包括:质疑交强险过多地分摊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并请求保监会对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公司高管动辄数千万的年薪进行调查,向投保人澄清平安高管薪酬从交强险中分摊的数据,去掉不合理分摊的费用。
从上市公司的本质角色而言,公众对其高管高薪酬的质疑有其合理之处。即便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金构成虽然能够找到大的框架,但大框架却注定了模糊不明——那1055位车主的质疑,就是对这种模糊的强烈反应。据报道,2007年的交强险年度经营报告显示,实际赔款为44亿元,经营成本却高达141亿元、职工工资及福利费用29亿元。显然,交强险更具实际的用途,仅从这几个数据判断,远远不能让投保人满意。这还是全国所收交强险的数据,而具体到中国平安一家公司那里,也未必能让人信服。虽然交强险费率已有所下调,最高保额有所增加,但其赔付率与使用状况一直是本糊涂账。对其过高费率与过低赔付率的不满,并没有因为费率下调而停息。
交强险存在的真正问题,也许并不完全在于它的费率偏高,而是公众没有公开渠道可以判断费率是否合理,公众的知情权完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具体到平安高管的年薪是否分摊了部分交强险,也仍然可以延续这样的思路。虽然根据有关规定,政策性保险即便盈利了,保险公司也不能进行利润分配。但此种规定却无法具体体现到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中,公众实际完全无法从中国平安这个上市公司,也即所谓公共公司的财报中,得到有关交强险收益支出的准确去向。
这也许就是那1055位车主的最大质疑。不妨说,他们的质疑也几乎代表了交强险投保人的共同质疑——在赔付率极低但经营成本却很高,同时保险公司高管年薪却暴涨的强烈对照下,以公益为名的交强险,是否也为高管的高薪作出了贡献?(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