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聚宝盆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股市低迷 万能险升温
· 风险测试测出了什么
· 本周理财产品以保本稳健型为主
· 购买债券基金不宜“全仓”
· 在超市不小心摔倒受伤也能获赔
· 美食一族有了“打折”专用信用卡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31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风险测试测出了什么
  安全型、保守型、中庸型、进取型、激进型……当一堆关于投资的风险评估结果摆在你面前,是不是会感到十分无奈呢?

  近日,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争议四起,那张蒙着神秘面纱的“风险评估调查问卷”得以浮出水面。有过银行产品或者基金投资经验的消费者或许清楚,在签订销售合同时会有一堆文件需要逐一签署,而“风险测试”环节便涵盖其中,只不过往往都被不自觉地当成是自娱自乐的“游戏”罢了。

  多数银行不论发售什么类别的产品时都只有一份完全相同的测试,而测试结果的分类一般又只有保守稳健、中庸和积极三种。而测评结果中即使称谓不同或有所细化,二者得出的结论并没有太大差别。对于一个正在考虑是否购买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投资者来说基本没有参考价值。

  从测试的时机来看,一般投资者在购买某个产品或基金时都是先了解产品情况和收益状况,以便做出投资价值判断。而很少有银行理财销售人员或基金代销人员会事先对投资者做出风险测评。试想,当投资消费欲望已经被激发或投资者事前已经具备了投资判断之时,这份风险测试问卷已然形同虚设。另外,一般客户在某家机构办理业务后就不用再做类似的测试,而由于投资的连续性,银行和基金公司是很难保证客户在一定时期后的资金状况、个人能力、风险偏好等因素的一成不变,而所谓的风险测试的时效性很值得商榷。

  据一位外资银行业绩颇为得意的贵宾客户经理透露,中外资行在发售理财产品时对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评定位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国内的中外资银行都是从软件公司购买一份风险测试软件,将其直接挂在网站或处理后印成书面文件交由客户测试并确认。而惟一不同的是,外资行对风险控制很是严格。

  目前监管部门已经察觉到了其中的问题,发文责令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必须依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推荐产品,而对于风险揭示也不能只以客户的签名或者“已阅”为生效标准,完整签署“已阅上述风险”或成为银行销售产品时的尽到提示义务的标准。当然,这究竟能够起到多少提升银行销售环节质量、提高投资者保护的良效,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快报记者 涂艳

  风险测试

  测出了什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