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封面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快报记者与“炮手”面对面 社会热点问题再追问
· 谁可以拿石头砸葛剑雄?
· 葛剑雄的六大提案
· “炮手”的3个关键词
· “炮灰”是这样炼成的
· 葛剑雄:从炮手到炮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23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葛剑雄:从炮手到炮灰
  3月19日。下午2点30分。上海。民主党派大厦2楼大会议厅门外的休息室。刚从火车站赶过来的快报记者,一边翻看着采访提纲,一边想象着即将开始的采访。与此同时,大会议厅内,记者的采访对象,正在向上海的民革委员们传达刚刚结束不久的两会精神。

  带有明显南方口音的普通话不时从门缝中传出来,似乎这声音不甘于被墙壁和门窗遮挡,就像在两会期间那样,这个人的声音有着一种让人为之一震的侵略性。

  葛剑雄,1945年生,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两会期间的五大“炮手”之一。他的炮弹轰向了著名的华南虎,轰向了著名的铁道部,轰向了跑错课堂的样板戏……报纸、网络、电视,他的身影无处不在。这是一个信心满满的“炮手”,目标明确,弹药充足,每每一炮中的,他在击中目标的同时,也击中了媒体的心坎。有性格、有干货,他正是媒体期待的人。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媒体英雄”,在两会的最后几天被好事媒体形容成了炮灰。在一些媒体的笔下,一座还停留在纸上的“中华文化标志城”,让一个英武的炮手,成了一个有些尴尬的炮灰。

  毋庸讳言,快报记者就是冲着这“尴尬”二字而来。“从炮手到炮灰”,我们于其中读到了某些戏剧意味,读到了矛盾、读到了无奈,也读到了无常,当然这都只是猜测。记者想要的是真相,想要的是绕过那些二手文字,以获得最直接的感受。做到这一点,唯一的选择就是面对面。

  3点30分。葛剑雄从大会议室里走出来,这个头发有点花白的人嘴里一句“是快报的记者吧”,便握住了记者的手。这是一个颇具亲和力的人,他把我们带到上海民革的一间小会议室,“有问题就问吧,抓紧时间,不耽误你们赶回南京。”

  对话从他带到政协的6个提案开始。“会议之前,我就关注这些问题,比如义务教育标准问题,对低收入者按CPI指数的变动调整其补贴问题,我都做过调查。”很显然,他是一个很健谈,思维异常清晰的人,你不打断他,他就会把一件事情很简明同时也很重点地说清楚。这也是他文章的风格,他在《南方都市报》开的“知道分子”专栏,他的《新京报》、《东方早报》上的评论文章,他在网上的博客专栏,这些年很受知识、文化界的好评。他所介入的话题,几乎无所不包,大到南水北调,小到大学生住校,他看到了,想到了,就会写出来。华南虎是这样、炮轰铁道部是这样,京剧进课堂也是这样,这些热点话题,借助两会这个万众瞩目的特殊场合,很块升温成沸点。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葛剑雄并不介意人们把自己与为富人说话的张茵放在一块说事。“炮轰是好事,它在本质上和建议是一样的。”

  对话的重点,当然是争议中的“中华文化标志城”。似乎已经成了众矢之的葛剑雄,并没有想象那样满腹委屈。他只是提醒那些攻击他的“朋友”把事情弄清楚了再说话,不要无缘无故就对他上纲上线,“至于是当炮手还是炮灰,我无所谓!”他在博客中是这么写的,那天下午他也是这么对记者说的。

  5点。对话结束。他和我们一块下电梯。电梯间里,上海民革的同事,拿他的“政协常委”开涮,他腼腆地笑,用上海话温和地应付过去。

  快报记者 倪宁宁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