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睿思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二月河余华们的“争执”
· 暖房里的野营
· 弦断谁听
· 90后来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22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90后来了
  90后来了

  做了将近20年文学编辑,历经60后、70后、80后三代作家崛起。80后风潮方兴未艾之时,我下岗了,对文坛也日渐生疏。去年底,突然有出版社友人来访,邀我为一位90后作者的新小说出版助阵,说这新书“足以革80后作家的命”。当时一惊,心想在自己这儿,80后还脆生生嫩着呢,怎么都有人来革命了,禁不住要感慨自己落伍太久。

  定神一想,也不奇怪——2007年本来就是个分水岭,这一年,一是恢复高考30周年,60后、70后、80后三代人被高考统统摧残光;二是1990年出生的同学,至此已满17周岁,未来10年的考场,轮到他们受罪了。

  而文学写作一向是年轻人最热衷的事,不过依中国具体国情,中学时代人人一副抢夺泸定桥的架势,要过高考这座铁索桥,而一旦考上大学,高考大包袱一卸,文学大门就会豁然敞开在90后们面前,很多人肯定要钻进去。

  果不其然,新的一年刚一开头,就有好几本打着90后旗号的小说在做推广活动。单看那些宣传用语,真有要革80后,乃至所有“后”的霸气。不过,凭我多年做出版的经验看,这些宣传用语,并非90后自己心声的表达,实在都是些80后、70后乃至更老迈过气儿的一些老出版工作者们在自作多情。这些老同志思维早已限于固定套路,僵化呆板,想不出新招,就用最现成的“攀比打倒法”。

  什么叫“攀比打倒法”?举个例子就明白——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年轻的文艺理论家大出风头,著作一本接一本地出,在各大学走马灯似的演讲。因为语出惊人,批判矛头直指当时文坛众位巨擘,一向不服权威的年轻人听上去,就相当有默契,因此粉丝众多,名震四方。有一次,这位理论家语重心长地跟我们这班小兄弟交代体己话:记住,要出道,必须革前辈的命,挑最有名的前辈革,不由分说地革,否则按部就班,哪天才轮到你熬出头呀。

  此法从商业运作角度来讲,并无不妥,只是这招数有点老,文坛上的60后、70后、80后,很多就是这么推出来的,连用20年,腻都腻死了。

  退一步讲,腻就腻了,也可以接着用,可惜在我看来,至少从80年代后期出生的某些作家开始,前不前辈的,对他们已经全无意义。新一代的年轻作家,已不是我们想当然那样,都奉中外名著为经典,立志超越鲁郭茅巴老曹;写作出书这种事,对他们而言,更像姑娘喜欢化妆,小伙喜欢打球一样,纯粹是个人爱好。碰巧社会进步,凭爱好也能讨生活,就照此路子发展下去了,你跟他们说文学,不理你那是轻的,急了啐你一口唾沫。

  杨葵:资深出版人。著有《找不着北》等影视剧、《在黑夜抽筋成长》等随笔集。

  葵话宝典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