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4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七根蜡烛
· 第6罐可乐
· 坚持爱
·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3 月 21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红色后代的苏联印记
  这是一群幸运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接受最先进思想的熏陶,他们的命运,常常让新中国的领导人牵肠挂肚;这是一群不幸的孩子,他们长时间不知道亲生父母是谁,尚未长大成人就背井离乡。这群二战时期被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抚养的孩子,是中国共产党先烈及高级干部的子女。

  集中营里的照片

  在集中营里,朱敏他们面临一个比死亡更艰难的问题,就是如何活下去。他们每天只能得到很少定量的黑面包。有时,一个星期的定量不够两天吃的。

  孩子们的定量只有大人的一半,然而劳动强度却和成年人一样。除了主食面包外,其他副食少得可怜。黄油和糖几乎看不见,汤里永远只有发霉的土豆片。

  朱敏身体越来越虚弱,不久又开始发烧,脖子上还长出了肿块。但是,她不敢让看守的德国鬼子知道--她怕被送到隔离区,因为到那里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地狱。朱敏就这样慢慢熬着,默默忍受病痛。后来,姐妹们发现她生了病,就半夜偷偷跑进看守的伙房,从泔水缸里捞出一大堆德国鬼子丢弃的白面包,还有烂苹果,像得到了山珍海味一样狼吞虎咽起来。尽管都是变质的食物,但她们还是觉得很香甜。可是这样的食物也不是经常能“偷”到的,如果晚上有人将泔水缸倒掉了,她们就什么也得不到。后来晚上外面增加了巡逻队,半夜跑出房屋变得更加危险,孩子们连吃变质食物的机会也没了。

  一天中午,正好是放风的时间,一个德国看守心情似乎不错,手里拿了一个照相机,把朱敏等几个女孩子叫到跟前,举手示意要为她们照相。听说要照相,小姑娘们爱美的天性一下子显示了出来。她们站在一起,脸上露出了许久没有的笑容。刚刚照了几张,德国人脸色突然一变,把相机放在地上,说孩子们是假笑,在嘲笑他。他不由分说,举起皮鞭子朝孩子们兜头抽去。孩子们尖叫起来,四散奔逃。

  过了几天,给朱敏她们拍照的这个德国鬼子又来了,“姑娘们,你们好吗?我是特意来给你们送照片的。”他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照片,拿在手里不停地晃悠。大家领教过这个德国鬼子的反复无常,都紧张地站在那里,谁也不敢出声。

  “不要害怕,姑娘们。瞧,这照片拍得多好啊,你们笑得多甜啊,太可爱了!”德国人说着,把照片随手撂在地上,然后摩挲他手里的皮鞭把子。孩子们被他这种变态神情吓坏了,谁也不敢说话,不敢笑。

  “这样吧,你们谁来舔我的皮靴,我就把照片送给她!哈哈哈……”德国鬼子说着,将右脚“砰”的踏在一张椅子上,椅子发出嘎吱的声音。这看守看了看地上的照片,眼光开始逐个在孩子们脸上搜寻,最后停在了站在最后的朱敏身上。

  这时,门口传来另一个声音:“先生,长官正找你呢!”看守一听,立刻紧张起来,他把手里的照片往地上一扔,匆匆忙忙走了。直到他们走远了,大家这才长长地吁了口气,从地上捡起各自的照片。除以前在苏联境内的孤儿院和米拉姐妹的一张合影外,朱敏手里什么照片也没有,这次有一张她们六姐妹的合影照片,她还是很高兴。照片大概有3英寸大,人影虽然不大,但画面很清晰,连她们胸口的牌子都拍得清清楚楚。看着看着,眼泪不知不觉充满了朱敏的眼眶。朱敏想,要是能把这张集中营照的像片寄给爹爹该多好啊,让他知道女儿在哪里,说不定还会来救自己呢……

  晚上,朱敏找来一支圆珠笔,想在照片背后写点什么。可是一拿笔,她的手有点不听使唤,原来那么熟悉的中国汉字怎么一下子想不起来笔画了,好久,她才想起汉字的写法。

  “1944年1月30日和同志们在德国合影,三年以前的这一天,我离开了祖国。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家乡……”

  “家乡”两字像开启情感闸门的钥匙,眼泪“哗”的又一次涌了出来。

  红色后代的

  苏联印记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