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据《重庆商报》3月20日报道,因为14岁的儿子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严重影响了学习成绩,重庆市千万富翁孙某每天都开着贴有“求网吧拒绝小孩上网”横幅的宝马四处“旋圈圈”,以期引起社会重视,并提醒网吧应拒绝孩子上网。
按理说,一个家长可以要求网吧守法经营,进而可以要求执法部门处理违法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再不行的话,他可以要求人大进行监督……既然法律在手,只须“要求”即可,何至于“恳求”?但事实上,有多少人能够对执法机关作出一点点“要求”?常见的倒是这些场景——先是“恳求”,继而“哭求”,最终“跪求”,假如问题得以解决,那就谢天谢地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法律和道德错位了——明明是法律范围内的“拒绝未成年人上网”,却需要用道德手段“求网吧”来解决。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依法规范网吧”的效果未必比得上“求网吧”。比如孙某说:恳求后,至少南桥寺附近一些网吧不再让孩子上网。但横幅总有撤掉的一天,宝马四处“旋圈圈”终有结束的那天,那么以后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又该怎么办?莫非等待下一个人出来“求网吧”?还是我们终于等来严格和可以问责的执法?(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