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评“十大”
每到年底,会被不同媒体叫去开几次会,策划如何做他们的年终评选特刊。这里头至少传达两个信息:一是年终特刊对媒体而言很重要,所以才会专门邀人策划;二是媒体都做年终评选,做来做去,内容和形式都差不多,想做出新意不易,所以才请外人出主意。
一年到头,要评选的内容,是同样的365天。形式呢?一般喜欢用“十大”,已成定式。形式内容既然都难推陈出新,靠什么做出独特性?
我的意见是做减法,把与评选本身无关的种种统统清除,如同拂去镜上灰尘。
灰尘挺多,比如人民币。
读者们大都蒙在鼓里,以为媒体完全客观公正地在评各种“十大”;但是业内人士都明白,有好多利益的潜规则。冠名权、颁奖会的赞助、媒体广告的植入……等等,不是个简单事。
怎么办?骨头硬一点即可,不挣这份昧良心钱,很简单。可惜,没几家媒体能做到。
还比如,评委会。
眼下社会有个特殊群体,就是专吃评委饭的。各行各业都有一小撮万金油角色,无论什么评委会,都少不了这老几位。想想音乐圈儿,想想文学圈儿,来回来去就那几个人头,活跃在各种活动的评选以及颁奖会上,偏偏就有人喜欢请他们,这不是贱嘛!脑海里浮现万金油们那一刹那,独特性就跟你拜拜了。
怎么办?自信点,少犯贱,就选几个自己媒体的忠实读者当评委,他们比那些评委真诚一万倍。
再比如,不着边际的瞎议论。
媒体要有自己的态度很重要,这没错,问题是怎么表这个态。在我看来,就事论事针对年终评选这件事,哪些上榜,哪些剔除,这本身就是最强烈、最鲜明的表态,就别画蛇添足再跳出来指手画脚了。看到过一些评选,本来选得不错,结果主持评选的人忍不住跳出来乱发议论,急于表自己貌似深刻其实非常浅薄的那个“态”,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粥。
怎么办?低调点,聪明点,述而不作,你的评选更有力。
上面说的这些,好歹还都算是正规军,还有诸多野鸡式评选,比如什么“中国最具商业价值作家榜”之类,更不值得一提。从出发点,到过程,再到评选结果,完全是哗众取宠之典范。说到这里,我要撞墙——我没学好鲁迅著作,“不惮于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这件事,最终居然成了这一评选的评委之一,做了哗众取宠者的同谋。借此机会磕头谢罪。
简单的年终评选,其实里面看头很多。不妨对照一下你看到的各种“十大”,看看哪些是野鸡式,哪些挂了响儿,哪些是万金油们在作祟,哪些是空洞无物的胡说乱喷,对你认识这个世界有帮助。
杨葵:资深出版人。著有《找不着北》等影视剧、《在黑夜抽筋成长》等随笔集。
葵话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