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期,我们党反对野心家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场斗争作出了准确的评价。本书以此为指导,依据丰富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高饶联盟从形成到覆灭的整个过程。
决胜千里之外
1953年12月7日夜,来京参加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干会议的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被毛泽东召到西郊玉泉山新建的别墅去谈话。
毛泽东找陈毅谈话,是毛泽东对饶漱石搞调查研究的一个重大举措。
12月20日,陈毅第三次应召到毛泽东处,毛泽东在两周之内三次找陈毅谈话,是把陈毅当做制约饶漱石的主要力量来看的。他最后看到陈毅态度鲜明,义愤填膺,甚为宽慰。他想:“一个陈毅,就足以对付饶漱石了。”
就在党内斗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候,毛泽东突然决定,请假外出,休息一段时间。而在他休假期间,他又交代刘少奇、周恩来召开七届四中全会,解决高岗、饶漱石的问题。
毛泽东的决定是意味深长的。他想表明自己控制局面的能力,不消他亲自出马,只需他运筹帷幄之中,即可决胜千里之外。他还想看一看刘少奇、周恩来的应变能力,能否对付得了高岗、饶漱石,能否按照自己交代的意图办事。
毛泽东外出的地点,选中了杭州。
12月2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毛泽东开宗明义,简洁明了:“我要去杭州休假,带帮秀才去,到那里起草宪法草案。宪法的事,不能再拖了。我外出后,谁来主持中央日常事务,大家讨论一下。”
其实,这是一个不必讨论的问题。因为过去,毛泽东外出期间,都是由刘少奇来主持中央日常事务。重庆谈判时,为防不测,刘少奇还一度明确地代理了毛泽东的中央主席职务。这次,为什么毛泽东要政治局讨论这个问题呢?
沉默片刻,刘少奇首先发言:“主席外出后,我的意见由书记处轮流主持,或者由恩来同志主持。”
周恩来马上推辞:“不行,不行。还是由少奇同志主持吧,少奇主持好。”
高岗偷偷扫了毛泽东一眼,见毛泽东面无表情地等着听大家的意见,就亮出自己的看法:“我赞成少奇同志的意见,由书记处轮流主持。轮流好,轮流可以加强集体领导,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
高岗发表这个意见,是想贬一贬刘少奇,让刘少奇降格。他想,反正我高岗又不是书记处成员,这么说既不会招惹是非,让人以为我高岗想主持露一手,又可以讨好书记处其他成员。
高岗话音刚落,彭德怀就接上了:“我不赞成轮流主持。因为日常工作事情很多,如果没有一个同志认真来研究,是不行的。我的意见,日常工作仍应由少奇同志来主持。”
陈云和彭真交换了一下眼色,几乎是同时发言:“还是由少奇同志主持。”
毛泽东见大家都表了态,需要拍板定下来了,便点了点头,环顾全场:“怎么样?还是少奇同志主持吧!少奇同志主持中央日常事务,我提议书记处好好抓一抓党内团结问题。可以搞一个增强团结的决议,对全党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毛泽东脸色严峻起来,“现在北京有两个司令部,一个是以我为首的司令部,就是刮阳风、烧阳火;一个是以别人为司令的司令部,就是刮阴风、烧阴火。”毛泽东打着手势,上下比画着说,“中央的风这么吹,他的风却那么吹,其目的就是要刮倒阳风、灭掉阳火,打倒一批人。我们大家要注意!”
毛泽东炯炯的目光扫遍全场,接着问:“怎么样?赞成不赞成?”
“赞成。”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彭真等异口同声。彭德怀使劲点点头。高岗慢了半拍,也说:“赞成。”
坐在边上的罗瑞卿注意观察高岗,他发现高岗脸色通红,表情很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