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
建国初期,我们党反对野心家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惊心动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这场斗争作出了准确的评价。本书以此为指导,依据丰富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高饶联盟从形成到覆灭的整个过程。
拾
张聿温 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友情推荐
“讨刘倒安”的火药味
在中组部招待所的会议室里,参加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代表们正在讨论安子文副部长的工作报告。
饶漱石把身子深埋在一个大沙发里,眯缝着两眼在认真倾听。从他脸上的表情来看,他显得很满意。
代表们发言热烈,对报告提出了不少批评性意见,慢慢地,意见开始尖锐起来了。
饶漱石想听的就是对报告的批评性意见,这意见越多越好,越尖锐越好。在他看来,这次会议是一个斗争安子文,搞臭安子文,进而把矛头对准刘少奇的绝好机会。
他早就打定主意要利用这次会议,另辟一个战场配合高岗。他觉得高岗不简单,有能力,有魄力,有威信,三下五除二就把全国财经工作会议搞得很热闹,基本上把薄一波搞下去了,把刘少奇和周恩来也搞得很被动。他呢,也要把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搞得很热闹,趁机搞臭安子文,把安子文搞下去。这样,让刘少奇失去左膀右臂,他就更加被动了。
这次会议是早在拟议中的继财经会议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7月份,中央就下达了会议通知。饶漱石个别向华东局参加会议的组织部长打了招呼,要他们准备好“炮弹”,在会上带头向安子文开火。
高岗也个别向东北局参加会议的组织部长打了招呼,要他们准备充分一点,在会上做个高质量的发言,务必击中安子文的要害。
不久前刘少奇同饶漱石的谈话,饶漱石玩了一手。他表面上对刘少奇显得很谦恭,答应按照刘少奇的要求,回去后和安子文谈谈心,交换交换意见,消除消除误会,以便共同领导开好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进而共同领导好中组部的工作。但他这完全是为了蒙蔽和麻痹刘少奇。实际上,刘少奇对他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告诫,他不但根本没有听进去,反而变本加厉,加剧了和安子文的斗争,加剧了在中组部内部的争吵。
他主持召开了两次部务会,继续向安子文开火。
在部务会上,人们第一次见他发那么大的脾气。他怒睁双眼,青筋暴跳地斥责安子文向刘少奇反映情况是“胆大妄为”。
就在他怒斥安子文的同时,他还在部务会上说了这样一句分量极重的话:“今后中央组织部要以郭峰为核心。”
这句话使安子文大为不满,也将两人的矛盾推向了白热化。在安子文看来,饶漱石此举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小班底,并且是在和高岗联手行动。安子文当然知道,郭峰是高岗信任和欣赏的人物,从东北局调来中组部任副部长,实际上带有高岗安插自己人的意思,也是高岗和饶漱石互相勾结、配合的结果。
就这样,饶漱石和安子文的矛盾,合乎逻辑地越来越深了。这就注定了他们两个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必然有一番刺刀见红的尖锐斗争。
饶漱石个别打过招呼的人按照他定的调子打头炮,饶漱石又会上会下地鼓动做工作,他们故意夸大安子文和中组部工作中的某些缺点错误,使会议演变成了对安子文和中组部的批判。会议在批判安子文时穷追不舍挖老根,以至公开点了刘少奇的名。
会议原定的方向被饶漱石一手扭转了。会议充满了“讨刘倒安”的火药味,出现了同全国财经工作会议同样的局面。安子文一下子成了第二个薄一波。安子文被无情地推到了被告席上,而刘少奇则成了第二被告。
会议,已经无法按照中央的要求正常开下去了。这个严重情况,自然通过不同的渠道反映到了中央那里。
中央向饶漱石为组长的会议领导小组提议:会议暂停,先举行领导小组会议,解决中组部内部的团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