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挨骂,现行财政体制的古怪逻辑 新京报 1月22日 作者:唐昊
在广东省两会上,原广州地铁老总卢光霖大吐苦水:“地铁2号线的概算是106亿元,执行概算到结算时是88亿元。省了几十个亿啊,但是到头来,没有一句赞扬的话,还批评你,说你没‘达概’,搞得你心灰意冷。” (南方都市报 1月21日)
[新京一评]
信息不对称、专业性过强,导致媒体、公众出尽全力也难以抓住要害。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靠公众、靠媒体、靠政府自制、靠上级领导,根本的解决方式是:发挥民意代表的作用。历史经验证明,在这些技术含量要求高、民众沮丧的问题上,恰恰能够显现民意代表独一无二的作用。这些代表直接来自民众,民众对他们有直接制约的能力。但他们同时又在某些方面高于民众,在专业知识上有术业专攻或者在监督政府方面下过功夫。在这类问题上,他们起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快报再评]
诚如作者所言预算体制改革已进行了8年,审计出的问题年年存在,年年不改。出现为纳税人省钱反而挨骂这样的怪现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公共财政”建设的目标虽已提出多年,却进展缓慢。不管古今中外,一个国家,一个政府,一个单位,内政上最重要的权利无非人事权(用什么人来管理)和财务权(钱从哪里收花到何处去)。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政治不过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如果我们不实现财政收支公开透明,让纳税人监督政府支出,如果人大不能掌握实质上的财政预决算权柄,贪污腐败和令人痛心的浪费等种种怪事和乱象就无法减少,更谈不上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