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发言
广州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寒假作业》:小明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答:“钓得真不少啊!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只有半个身躯。”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网友跟帖层层叠叠,但没有一个人给出正确答案。北大一数学硕士,进行了演算后,也无法得到答案,记者告知其作业中正确答案是:6+9+8=23(条),他认为正确答案应该是零。
(1月25日《南方都市报》)
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讲,所学内容仅是简单的数字加减法,诸如几个小鸭加几个小鸡再加几个小猪等于多少只动物,至于四条腿的动物包不包括两条腿的,两条腿的有没有恰好折一条腿这些因素不予考虑。而用“因为6没有‘头’、9没有‘尾’和8只有‘半身’”的脑筋急转弯思维得出“零”答案,的确很荒唐,六七岁的孩子没那么复杂。
正如一网友所言:没有头的鱼是怎么被钓上来的?应当说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用这样的荒唐假设去教育孩子,是不是误人子弟?对孩子来讲,重要的是创新精神的培养。事实上,中国孩子最缺乏创新精神。这道多少条鱼的问题,如果一个孩子发出“这些没头的鱼是怎么钓上来的”的反问,那么我认为才是最值得表扬的答案。但这肯定要在作业中“6+9+8=23(条)”的正确答案标准衡量下被判零分。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悲哀,它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而更可怕的是,它强迫孩子们从小习惯于那些现实中根本没有或有悖常识、常理的事物。(王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