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7版:封面专栏/封面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临时价格干预何来违法之嫌?
· 无“深意”的市长鞠躬其实有深意
· 世俗追问在高尚面前没有答案
· 清除“官话套话”关键在领导
· “任贞朝之死”是对正义更悲凉的叩问
· 在焦虑的列车面前,我们都是“冷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无“深意”的市长鞠躬其实有深意
  鞠躬被认为是我们的老传统,但有些人似乎并不认为这样的传统礼节适用于领导官员。否则,为何领导一鞠躬,就容易被解读出其他的意思来?“北京市代市长郭金龙回应‘三鞠躬猜想’,称此举没那么复杂”的新闻,就是由领导的鞠躬引起的。

  据《京华时报》1月22日报道,北京市代市长郭金龙在作《政府工作报告》结束后,起立向全体代表三鞠躬。郭金龙在平谷团参加审议时,张朝起代表透露了大家对代市长三鞠躬的猜想:“我们认为代市长一鞠躬是说向代表报到,请多关照;二鞠躬是说报告作完请代表审议;三鞠躬是说……”郭金龙笑着说:“我没有那么复杂的心理。”郭金龙解释说,自己的普通话不标准,表达也不够流畅,但所有的代表都聚精会神,并给了如此热烈的掌声,他激动的心情不能表达,就按中国的老传统作了三鞠躬。

  领导的一些言谈举止被解读出其他的意思,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譬如,有的领导在某个职员肩上拍了三下,可能被理解为他开始重视这个职员了;有的领导题字,把“风华正茂”的“茂”少写了一点,就有人打圆场,说书法是允许这样写的。

  我这样举例,并无讽刺有着另类理解能力的人们。尽管夸大领导言行含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有一个特征却是“新鲜”的,那就是被夸大与误读的一些领导言行。假如领导的鞠躬、拍肩、拍手等亲切行为在公众中间只是一种习惯性动作,想必人们不会炼就如此丰富的的理解能力。

  有学者认为,官场上的奉承是权力至上氛围下的一种习惯。历史上,权力的神化不知造就了多少另类解读的高手,人们并不认为这样的人是“傻瓜”,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宋仁宗时的奴才宋彭生为宦官李宪洗脚时,赞叹李宪的脚香,并不是他的嗅觉失灵了;东晋殷仲文解释皇帝睡塌了床时,称是皇帝圣德深厚,床都载不动,当然也不是因为殷仲文不懂得木板腐朽的道理。随着历史的演进,在民主改革的进程中,此类“感觉失灵”的事例,变得稀少,甚至成为新鲜事,无疑有值得称道的一面。

  可见,郭金龙市长专门回应三鞠躬的含义只是传统礼节、并无其他深意,这看来平常,但其背后是有深意的。这个事件的启示在于,领导官员应当进一步弱化权力思维,强化与公众的感情基础,深化民主体制建设。唯有如此,才不至于使得下属及公众理解出现偏差,从而能将心思用在工作上,而不是用在揣摩领导的言谈举止上。

  (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

  【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