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3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爱情本命年
· 死亡联盟
· 不生病凭什么
· 历史的拐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25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历史的拐点
  中国历史上有个谜团:为何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获得成功,而十几次大的改革大都失败了?以至于有人说:国人可以向暴力屈从,却拙于制度创新。真的是这样吗?本书选取的故事,悬念迭起,内涵深远,影响至今。这些故事,扇面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改革,在当前“历史热”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新锐干将——刘禹锡和柳宗元

  当然,影子内阁并非只有二王。为了实现预定目标,二王在朝廷里先后物色了一批年富力强的知名人士,最著名的当推刘禹锡、柳宗元,所以后人又称改革集团为“二王刘柳”。二王对刘禹锡更为欣赏,密谋将来掌握大权之后,让刘禹锡担任宰相。

  贞元十九年(803),31岁的刘禹锡从渭南县主簿的位子上直调中央,担任监察御史(相当于中央监察部处级官员)。30岁的柳宗元从蓝田县尉任上调任监察御史里行(见习,与御史职权相同,薪水少一点)。

  二人来到中央,和韩愈正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35岁的韩愈中进士比刘、柳早一年,任监察御史也比两人早一点。三位文豪很快成了朋友,一起讨论文学,亦为一大乐事。

  但是刘、柳二人到任不久,韩愈突遭重挫。原因是韩愈上书抨击宫市弊端,揭露京兆尹(首都一把手)李实的罪恶,并且要求减免老百姓租税,结果触怒德宗,被贬为广东阳山县县令。韩愈一度怀疑刘、柳二人在背后说了他的坏话。因为刘、柳当时深受太子信任,在朝廷里很红。另外,刘、柳在县里工作时,是李实的下级,李实也很器重他们两人,所以韩愈产生了误解。

  事后证明这是一个误解。韩愈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上面没有后台。刘、柳二人目睹韩愈此番遭际,暗暗庆幸自己能够得到太子李诵的信任,都觉得这个后台够硬,从此益发憧憬,怀着治国平天下的激情与抱负,积极参与二王的秘密政治谋划。

  不幸的是,就在德宗生命渐近尾声之际,李诵身体状况突然急剧恶化。贞元二十年(804),就在登基前夕,李诵中风躺倒,体力衰竭,失去说话能力,成了哑巴。这对改革集团是一重击,也为永贞革新的短命埋下了祸根。

  贞元二十一年(805)正月二十三日,德宗去世。二十六日,45岁的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顺宗正月掌政,二月就任命韦执谊为宰相,任命王叔文为翰林学士,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属门下省,负责政策研究的高级官员)。三月任命王伾为翰林学士。后又任命刘禹锡为屯田员外郎(工部中级官员,负责农田建设及粮食调配),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掌文教外交的中级官员)等。

  影子内阁成员都得到重用和提拔。当时,翰林学士负责起草机密诏令,轮流在宫廷值班以备皇帝随时召唤。翰林院直接隶属皇帝,翰林学士是除宦官之外唯一能自由出入皇宫内廷的官员,与皇帝的关系自然比其他朝臣更亲近。王叔文取得翰林学士职位后,看到顺宗身体不行了,急迫感涌上心头。时不我待,迅即着手改革。

  顺宗卧病失音,只好挂起帘子处理政务,由宦官李忠言和妃子牛昭容左右侍奉。

  当时施政操作的路径是,王叔文坐镇翰林院处理政务,提出建议告诉王伾。王伾入宫见李忠言和牛昭容,李、牛二人再转告顺宗。顺宗点头之后再返回来,由牛、李传话王伾,王伾出宫找王叔文。王叔文斟酌之后,再会商宰相韦执谊贯彻执行。整个改革操作的关键是王叔文。他虽然官虽不大,却握有实权。这一点,朝臣心里也都清楚。

  朝廷百官汇报请示工作,也是先经韦执谊,再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李、牛,最后到顺宗。

  刘禹锡和柳宗元等人,除忙于本人负责的日常工作之外,要逐日收集朝廷内外信息,归纳整理,研究对策,随时与二王密商,提出施政大计。

  一个以顺宗为总后台,王叔文为总指挥的革新集团正式形成。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