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蟥,又名水蛭,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几百万年。20年前,蚂蟥可是人们的眼中钉,如今,因为是一种珍贵药材,收购价不断上扬,蚂蟥遭到了人为滥捕。加上近几年来环境恶化,蚂蟥险遭“灭顶之灾”。如今,在江苏只有苏北少数地区还存在野生蚂蟥,江南一带早已难见它们的踪影。
为了保护这种野生药材资源,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所长郭巧生教授和他的同事花了10年的时间摸清楚了蚂蟥的自然生育规律和生活习性。
[现状]
人为滥捕、环境恶劣
野生蚂蟥无处可逃
在徐州长大的张先生,一想到蚂蟥还心有余悸。“10几岁的时候,农村每个水塘里都有蚂蟥的身影,6月我到地里插秧,只要脚从水里出来,两条小腿上就爬了四五只肚子鼓鼓的蚂蟥,我用手硬扯它,它反而越叮越紧,让人腿上又麻又酸。”
专家告诉记者,近几年来蚂蟥在日益变少。以前,一片无人问津的池塘,时间长了总会孳生出蚂蟥来,但现在这种情况已绝迹很久。专家分析说,农民为了提高作物产量,无所节制地使用农药、化肥,加上河滩、沼泽地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河流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面积污染,致使蚂蟥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郭巧生说,江苏省曾是蚂蟥资源大省,长期以来,在洪泽湖、高邮湖和太湖流域一带,水蛭分布广、数量多。但如今它却成了濒临灭绝的“药源野生动物”。在江苏只有苏北少数地区还存在野生蚂蟥,江南一带已经难以见到它们的踪影。
野生蚂蟥为何能够短时间内“身价倍增”?因为它们是珍贵药材。郭巧生说,大量人为捕杀,让它们险遭“灭顶之灾”。几年前,鲜活的野生蚂蟥收购价就节节上升,现在一公斤价格已被炒到了200元。人们破坏性地捕捉买卖,使得野生蚂蟥更加无处可逃。
蚂蟥实验室里
受到“贵宾待遇”
从1998年开始,国家看到了蚂蟥物种正在面临的困境,开始资助科学家实验室里探索人工养殖蚂蟥的方法。郭巧生告诉记者,这10年来,各种科技资金支持投入已达近百万元,研究成果目前已经申请了相关专利。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蚂蟥,虽然它们在地球上生活几百万年,但是要弄清楚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育规律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养活蚂蟥并不难,但要养好却不易。原来,蚂蟥对化肥、农药、盐、碱、酸、水温、溶氧及天气的骤变等非常敏感,任何不适都会引起它们集体“逃亡”,逃不掉时也只能勉强生存。因此专家们特别给蚂蟥安排了非常“天然”的生存环境,这些养在实验室里的蚂蟥的待遇就像贵宾一样,供它们生活的水是经过24小时曝气的自来水,吃的是从前湖运来的螺蛳,在人工喂养之前,每天都要称重,严格观察其生长情况。它的生长情况24小时有人“监护”。
[习性]
蚂蟥靠皮肤呼吸
在研究中,专家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蚂蟥的皮肤是它生存的保护伞,它既是防止寄生虫侵袭的屏障,又是呼吸的重要交换者。郭巧生说,蚂蟥通过皮肤分泌出黏液,这些黏液不但让它的身体保持湿润,一旦细菌入侵,还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
最怕热,每天吃两顿
专家们发现,蚂蟥最怕热,15℃~25℃是它们的最佳生长温度,一旦周围的温度超过25℃,它的食量就会减少,勉强维持体力,而死亡也会增多。
为了了解蚂蟥一天内的饮食规律,研究人员还特地准备了50个瓶子,每瓶里放一只蚂蟥,24小时连续观察并记录蚂蟥的摄食时间规律。专家们发现,蚂蟥一天要吃两顿,分别是上午10点~12点,下午4点~6点之间,吃饭的时间要持续一个小时,而且食量还不小。
通讯员 胡必强
快报记者 安莹
■链接
小小蚂蟥浑身是宝
小小蚂蟥药用价值却很大。早在我国医学名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性平、味咸苦、有小毒,功能破淤通经,主治血淤经闭,症痕积聚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病、血管病、青光眼、疥血不通、无名肿毒、淋巴结核等症。
原来,蚂蟥口内会释放出“水蛭素”,而水蛭素能使血液无法凝固,还能使移植手术后静脉血管保持畅通。此外,蚂蟥体内还含有肝素、抗血检素等,可治疗中风、闭经、截瘫、心绞痛、肿瘤等疾病。此外,除活体蚂蟥和利用蚂蟥加工成的药品可治疗多种疾病外,蚂蟥提取物还可制成美容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