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爱情本命年
· 死亡联盟
· 不生病凭什么
· 历史的拐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8 年 1 月 18 日 星期
上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历史的拐点
  中国历史上有个谜团:为何十几次大的改朝换代获得成功,而十几次大的改革大都失败了?以至于有人说:国人可以向暴力屈从,却拙于制度创新。真的是这样吗?本书选取的故事,悬念迭起,内涵深远,影响至今。这些故事,扇面般展开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改革,在当前“历史热”中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

  “我们父子有饭吃了”

  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拦腰斩断了大唐黄金盛世。大乱之后的广德二年(764),京城米价飙升到每斗1千文。据《通典·食货七》载,大乱之前的开元十三年(725),每斗米才13文,通货膨胀率远远超过5000%。政府税收一落千丈,仓库一空如洗,根本拿不出东西增加供应平抑物价,当时物资已经紧张到连皇宫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程度。

  更恐怖的是,皇宫警卫部队一度断军粮饿肚子,竟想造反。急得代宗每天晚上睡不着觉,坐立不安。幸亏江南未经战火,唯一的希望,就是以长江中下游的物产接济京师。

  于是,唐朝恢复经济的命运,就寄托在漕运(水路运输)上了。代宗急切下旨,要宰相元载解决粮食漕运问题,元载推荐不久前刚被罢免宰相职务的刘晏担此重任。代宗立即任命50岁的刘晏任御史大夫(监察部长),兼掌管安徽、河南以东税赋、运输及粮储的最高经济负责人。

  都城长安(西安)附近地区产的粮食,远不能满足当时京城上百万人口和大量驻军需要。如何把粮食运到京城,是一件重要大事。用马车牛车陆路运输,不但载重低而且牲口也要消耗,而一艘大型木帆船能运十几万斤或几十万斤粮食。因此,漕运成为重中之重,不然皇帝也要饿死。幸好隋朝开挖大运河,为唐代漕运创造了条件。

  当时漕运复杂之极,先是组织几千艘船只,把长江中下游产的粮食经长江运到扬州集中,再从扬州经运河进入淮河,由淮河转入汴河,再进入黄河,入黄河之后西上,经三门峡之险,再转入渭河,最终到达长安,水路蜿蜒超过三千里。

  刘晏受命危难,亲自沿着漕运路线,从江苏到安徽,再赴河南,最后到陕西,细致考察一遭。映入刘晏眼帘的,是安史之乱之后的惨象。兵乱以来,很久没有整治河道了。到处泥沙淤积,河床堵塞,千里河道变成了浅水滩,水路运输犹如旱地行船。再有就是百姓死伤流亡过半,人工奇缺。三是盗贼蜂起,沿河两岸到处是匪徒巢穴。四是沿岸驻军多为骄兵悍将,粮米经过,马上截留。在这种情况下,恢复漕运谈何容易?

  刘晏心里沉重至极,他在报告中把困难向元载和盘托出,请求全力支持。刘晏得到元载全力支持,自代宗广德二年(764)开始,在解决漕运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表现了统筹全局的能力、周密精细的头脑和改革创新的才智。

  首先是组织大量民工和兵丁疏浚河道。哪里有困难,刘晏就出现在哪里,终于顺利通航。

  在运输方案设计上,刘晏有两个突破。一是改全程运输为分段运输,二是首次把散装大米改为袋装。他认为,漕运全程过长,不同地域的地貌、水道、安全、人文因素差别极大。过去一只船从头运到尾,历经风险,到达目的时,粮食还剩八成就算优等了。改为分段接运之后,运粮船负责运到本段水路边界,将粮食交给地区粮仓,再安排新的船只起运。为了降低风险,刘晏派官吏和军队沿途押送,一站接一站,到达目的地时,100万斗米没有1斗损失。至于将散装大米改为袋装,更是一个减少消耗的创举。

  由于综合治理措施得力,江淮的粮食、物资顺利运到京城,彻底解决了关中粮荒。关中即使遇到灾害,物价也不至于腾飞了。

  代宗大喜过望,说道:“我们父子有饭吃了!”他派警卫部队带着乐队到长安东渭桥迎接刘晏,元载和文武百官亲迎救命粮,向刘晏转达代宗的问候:“你真是我的贤相萧何!”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