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手机漫游费降价听证会还有差不多一周的时间,现在建议暂时叫停并延迟召开这个听证会还来得及。我的建议直接依据是这两条新闻:手机漫游费两套听证方案广受质疑(《信息时报》1月15日);河北律师致信发改委,请求公开手机漫游费成本(《燕赵都市报》1月15日)。
有关部门不能因为是降价,就可以给出两套让人看不懂的方案;也不能因为可以让公众相对减少一点开支,就可以捂着成本不公布。要是那样的话,降价就成恩赐了,众所周知,恩赐是不需要讲什么程序的。
听证不是电脑程序,可以弹出一个对话框让你选择“是”、“否”或“取消”。诚如我们所知,眼下公布的两套漫游费听证方案,只能让公众做一道选择题。当然,如果让我来做这道题,我只能无奈地选择“取消”。
国家发改委与信息产业部目前联合出的这道选择题之所以不好做,不仅因为题中无法体现公众真实的诉求,还在于题目复杂得让人看不懂。那么如何降价,是否“明降暗升”,估计除主导听证的一方明白,其他人估计也都不明白。我不能肯定主导漫游费听证的一方有没有“这就好办”的窃喜,但可以肯定,听证的一方会有“不懂”的忧虑。
再谈谈手机漫游成本。成本是价格听证中的核心所在,失去了成本依据,价格听证无异于无的放矢。再精于计算的科学家,也不可能完成“无成本定价”的课题。过去的一些涨价听证会,虽然结果令公众不甚满意,但毕竟都会亮出成本来支撑涨价的理由。价格听证制度也已明确指出:听证的主要内容,是听证会参加人对申请人的生产经营成本、制定或调整价格的作价原则、方法、水平以及社会承受能力等方面发表意见。
但尽管社会各界呼吁了很久,手机漫游费的成本始终没有流露出公之于众的意思。《中国青年报》1月14日的报道甚至说道:有关部门曾经请专家花费1000万元计算手机漫游成本,最后结果出来了却不敢公布。官方不公布,则学界关于“成本接近于零”的测算就不能算数了。
既然现在要听证的是一道让人看不懂的选择题,成本又没能公布,那么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能让这场听证会既符合民主,又遵守法制。所以,我认为眼下留给有关部门参考的,也只能是一道选择题:要么省下听证会的人力与财力,直接确定漫游费降价政策;要么,推迟听证会举行日期,以腾出时间按民意修改听证方案,并公布漫游成本。(作者系资深时事评论员,有时事评论集《舆论尖刀》问世)
【中国观察之椿桦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