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纵论
在1月7日召开的2008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2007年,围绕医疗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牵头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和讨论,委托7家国内外专业机构开展了独立研究,目前,有关改革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已基本形成。
(1月7日中新网)
医疗体制改革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经历了众多待选方案互争长短的喧嚣之后,医疗改革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已基本形成,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政策信息。而正因为这一重大的政策信息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这个已成形的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当然应该尽早公布(比如医改的大方向是市场化还是政府保障),让大家能够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直在紧锣密鼓进行中的医改方案制定,正如卫生部部长陈竺所言,无疑已经扩大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社会参与程度,这从多套医改方案的大方向都能公诸于媒体就可见一斑,而事实上人们也对这些医改方案表现出了极强的关注度,并且通过媒体对这些方案的优劣各抒己见。我相信,普通百姓对医改待选方案的意见也对决策层最终确定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起到了不小的参考作用。现在,既然医改指导意见已经基本形成,就更应该尽早向社会公布,让公众广泛参与讨论,以征集更多的民智,让最终的决策显得更科学、更符合大多数人的期待。
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从《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到年休假制度改革措施的确定,决策者都广泛咨询了全体公民的意见,而作为利益相关人的民众也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事实最终证明,经过了广泛征集民意这一过程的重大决策,其形成的法律和国家政策,都取得了相当高的社会认同度。原因之一便是民意在决策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决策者在与民意的磨合中,也得以作出符合大多数人期待的科学决策。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决策者和百姓实现了难得可贵的双赢。
实践证明,广泛征集吸纳民意的决策,才是最符合民意期待、最科学民主的决策。现在,已经基本成形的医改指导意见和配套文件,正好又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决策和民意磨合的良好契机。
(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