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江豚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目前数量只有千头左右。铜陵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的负责人郑邦友的工作,就是与江豚打交道。有5头江豚在保护区内安了家,其中有一头还先后生出两头小江豚。10多年的朝夕相处,使得郑邦友和江豚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彼此间有很神奇的“默契感”,有一次,江豚们甚至救了郑邦友的命……
“豚娃”安家
铜陵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坐落在长江中游上的一个小岛上。此小岛由两个冲积洲组成,面积约10平方公里。纵穿江心洲的夹江上水鸟成群逐波戏浪,江岸树影婆娑起舞,水色秀丽风景宜人,是养殖淡水豚的理想水域。
1985年秋,21岁的郑邦友从安徽大学生物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铜陵淡水豚养护场工作(保护区的原名)。上班第一天,在搭乘机帆船到位于江心洲上的单位报到途中,当船行驶到江面开阔处时,眼尖的郑邦友突然发现前方300米处有6头并列劈波斩浪嬉戏追逐的白鳍豚,只见它们时而把圆滚滚的灰白身子露出江面,时而潜入水中,长长的尖嘴在朝阳照耀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场面相当壮观。上班第一天神奇的遭遇,更加坚定了郑邦友这个刚出象牙塔的农家小伙子立志终生投入淡水豚保护事业的信心。
200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白鳍豚养护场的基础上建立起自然保护区,自此,白鳍豚的“表妹”江豚成了郑邦友生命中的全部。这一年夏天,郑邦友出任保护区科研室主任。2001年4月8日,在他的指挥下,保护区工作人员从老洲镇江边成功捕获了两雌三雄5头江豚,放入保护区基地夹江中驯养。夹江呈狭长带状,长1.6公里,宽220米。一开始,江豚不适应新环境,郑邦友就带领大家连夜抽江水注入夹江,降低夹江表层水温;郑邦友还在饵料鱼肚内塞上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喂给江豚吃。他们又往夹江里投放了2500公斤鲢、鲤、鲫鱼苗,以丰富夹江鱼类品种结构,并通过净化水质来提高江豚适应封闭水体的能力。经过20多天的夹江适应性圈养后,江豚已能与饲养员密切配合,每当饲养员把鲤、鲫鱼等饵料投入水中,江豚便迅速至岸边抢食,而且身体频频露出水面,十分活跃。
音乐分娩
时间很快过去了一个月,郑邦友决定给江豚们体检。由于江豚的皮肤不能过久裸露在空气中,郑邦友和工作人员一起用鱼网将江豚圈至浅滩,然后小心翼翼地用浸湿的棉絮将江豚包裹起来抬上担架。江豚对着他们不停地“欧欧”叫,扭动身躯拼命挣扎,郑邦友一边不停地往它们身上洒水,一边吹着口哨,以减轻它们的恐惧心理……其中一只名叫“姗姗”的雌江豚被抬上案台准备抽血时,它的眼睛里竟然闪烁着泪花,一股怜爱之情顿时涌上了郑邦友的心头。“‘姗姗’不哭,体检完了,你就可以回家了。”郑邦友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轻抚摸“姗姗”的脸。聪明的“姗姗”好像听懂了郑邦友的话,叫了一声,尾巴不再乱摆。30多分钟的各项检查结束后,郑邦友和工作人员将“姗姗”及伙伴们抬到夹江边放进水里。经过对江豚的体长、体重、颈围、胸围等的全面检查,工作人员发现它们的体质、身体特征情况均达良好,这表明半自然状态下的夹江已经成为江豚的乐园!
2002年11月初,郑邦友对江豚进行喂食时发现,“姗姗”摄食时转游弧度增大,腹部逐渐膨胀,妊娠迹象明显。郑邦友高兴坏了,当即决定给“姗姗”开小灶,增加营养——每天特意为它准备几条个大肉质鲜嫩的鳜鱼。2003年6月19日下午,郑邦友喂食时发现“姗姗”独自徘徊在浅水层,没一丁点食欲,郑邦友知道,这是“姗姗”分娩的前兆。江豚10月怀胎且一胎一只,成活率极低,之前国内从没成功人工繁殖出江豚,如果“姗姗”能平安生出豚宝宝,将是件改写历史的大喜事!郑邦友越想越激动,为了放松自己的情绪,他习惯性吹起了口哨。这一吹不要紧,郑邦友突然发现浮在浅水区的“姗姗”竟缓缓漂移接近喂食小船,最后“定格”在自己面前一动不动。受到启发的郑邦友让同事赶紧拿只口琴过来,他决定给“姗姗”来个水中无痛“音乐分娩”!于是,从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口干舌燥、饥肠辘辘的郑邦友吹遍了自己会唱的所有歌曲。一段段清澈悠扬的旋律伴着清凉的夏风,传递到“姗姗”耳中,似乎使它忘记了阵痛……借着月光,郑邦友发现“姗姗”轻摆尾鳍,缓缓潜入了深水。
次日清晨,郑邦友再次来到河边喂食时,他的眼前不由得一亮,“姗姗”的身子旁已多出了一条一尺多长的小豚。“姗姗产下幼豚了!”郑邦友飞奔上岸大喊,同事们闻讯后激动万分地来看望这对母子,只见小江豚活泼可爱,时而伏在母豚的背上,时而紧贴着母豚一起畅游,望着母豚背子嬉戏的感人场面,郑邦友和同事们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江豚救主
2005年5月18日,“姗姗”再次成功地分娩出一头幼豚。自此,慕名前来观赏的各界人士都可以看到7头江豚在夹江里追逐嬉戏的动人景观。当年底,从优化种群结构考虑,郑邦友将一只年老体衰的江豚放进保护区的江水中,夹江中还剩6条江豚快乐地生活着。
2005年,郑邦友开始全面负责保护区工作。那年夏天,保护区的科研楼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为了抢工期,有一天他一个人卸下了五吨水泥,累得他身子发飘双腿发软。忙到天擦黑,他突然想起职工们都在江对岸押运建材,江豚还没喂。郑邦友连忙跑到渔民老夏家中,还好,鱼网里还剩10多斤鲜鱼。郑邦友提着鱼篓小跑到夹江岸边的小船上,用一支竹竿击打水面三下,6头江豚一齐游了过来。江豚们与陪伴它们好几年的老伙计郑邦友感情特深,喂食时爱撒娇,好像故意要让主人欣赏它们的本领和身姿似的,喜欢腾空张嘴接鱼。
由于连日劳累,站在船上的郑邦友喂完鱼弯腰拾鱼篓时,突然眼前一黑,一头扎进3米多深的水中。郑邦友呛了几口水后,想拼命往岸边游,可双脚怎么也不听使唤,身子一个劲往下沉!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只见江豚“姗姗”猛地跃出水面,鼻孔发出凄厉的“欧欧”换气声,另外几条吃饱了已经游出百米的江豚好像听到了召集号令一样,风驰电掣般来到郑邦友落水处!它们一会儿把头伸出水面“咕咕”地叫,一会儿没入水中“嘘嘘”地吼,6只江豚一会儿合力用头拱撞郑邦友的背,好让他接近岸边;一会儿合力用嘴顶郑邦友的身子,托起他的身子不让下沉。恍惚中,郑邦友感觉到几条江豚在使劲推着他慢慢地漂到岸边。快到岸边时郑邦友一手抓紧岸边的草藤,上了岸。一阵凉风吹来,他打了个寒战,脑子清醒过来,他定了定神,看见江豚们此时正把他落水时掉进水里的鱼篓当成玩具,用嘴撞着玩,你推来我推去互不相让。看着这些可爱的精灵们,郑邦友心头一热,流下两行热泪:江豚真是有情有义的动物救险家啊!
与豚共舞
自此,郑邦友与江豚的感情更深了。本来喂养、消毒等工作有专人负责,可郑邦友就是放心不下,事必躬亲。每隔三五天,他都会汗流浃背地从江对岸的大通镇挑担生石灰回来给夹江消毒。一天傍晚,郑邦友在河边冲凉,听到水声的江豚们围拢过来,在他的身边游来游去,不时用滑溜溜的身子磨蹭郑邦友的胸背,或用划水鳍拍拍他,用嘴拱拱他。夕阳中,这个场面成了江心洲上一道人与自然最和谐的动人风景。
郑邦友是音乐迷、流行歌曲发烧友,央视的《同一首歌》他每场必看。一次周末值班,看演唱会过半出来方便时,他突然听到40米外的夹江水面上传来“扑通、扑通”的击水声。“不好,有人偷鱼!”郑邦友操起一根铁棍,带上手电筒箭步冲向岸边,可眼前的情景却让他看呆了,看得眼睛都发直了!原来,“姗姗”带着两个孩子,随着爵士鼓的强劲节奏在步调一致地跃身扎猛子呢!郑邦友心里乐开了花,感叹这群江豚太有灵气,太有才了!郑邦友转身跑进值班室,将音乐声音放到最大。3头江豚跳得更欢了,而一旦明星唱起舒缓柔和的音乐时,水面就恢复了平静,江豚也不见了踪影。当快节奏的音乐声再起时,它们又冒了出来,锻炼身体自娱自乐。“哈哈,这恐怕是当初‘姗姗’怀孕时我的音乐胎教开花结果了!”
目前白鳍豚已濒临灭绝,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也是长江水域的旗舰动物。因以鱼类为食,江豚处于长江水域生物链顶端,江豚的数量多寡昭示着长江淡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质量好坏。2006年11月下旬,郑邦友陪同由中、日、美、英等六国科学家联合组成的长江白鳍豚考察队对铜陵江段进行考察,经仔细搜寻,专家们在铜陵江段未发现白鳍豚,在铜陵段江面上搜寻到的江豚也不到10头。导致长江江豚锐减的重要原因在于,自然环境的区域性退化,使长江江豚可食鱼类减少。长江水面上来往船只太密集,螺旋桨发动机和有的江段长年轰炸礁石产生的巨大噪音,使靠声纳定位的江豚迷失方向,很容易受到各种侵害。
目前长江江豚尚存千头左右,而且数量正以每年近10%的速度衰减,国家正在考虑把江豚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而保护江豚的另一重要举措就是提升江豚的人工繁殖成活率。郑邦友和他负责的保护区近期准备再捕几头江豚放入夹江,通过优化性别比例和水生态环境,刺激江豚的性心理提高繁殖率。郑邦友常对着滚滚浑浊的江面一言不发,此时的他只有一个心愿:“绝不让长江‘活化石’灭绝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上网)
老歌